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狮城二三事

发布: 12:34pm 13/04/2025

气候变化

修复

栖息地

气候变化

修复

栖息地

狮城栖息地修复完成七成 面积相当于80奥林匹克足球场

已签发柔:狮城二三事:狮城栖息地修复完成七成 面积相当于80奥林匹克足球场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去年与公众在林厝港自然公园展开栖息地修复工作,包括种植劲直榕和杨叶肖槿等本土物种。 (取自早报网)

(新加坡13日讯)新加坡国家公园局争取最迟在2030年80公顷的,这个工作至今已完成逾七成,已修复面积相当于80个奥林匹克足球场。

公园局2020年设下目标,要最迟在2030年修复80公顷的树林、海洋和沿海栖息地,朝打造“大自然中的城市”愿景迈进;目的是确保狮城在面对城市发展和的同时,仍可让人们享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ADVERTISEMENT

公园局自然保护处高级署长林良任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当局这些年在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和近期新开辟的公园推进栖息地修复工作,至今完成的面积达57公顷。

他说,公园局发起森林修复计划,旨在让自然公园中的次森林重生,以及修复自然保护区内受干扰的森林斑块。当局去年与公众在温莎自然公园和林厝港自然公园,合力完成栖息地修复。

一般上,修复栖息地的方法包括种植具固氮功能、可自然改善土壤条件的本土植物。栽种可吸引种子传播和花粉传送媒介的植物也很重要,可提高整体生物多样性和韧性。清除杂草是促进森林再生的另一个关键。

“公园局规划和设计新公园时,也会适当地结合栖息地改善和修复程序,包括保护或创建新的栖息地。”

例如去年9月开放的比达达利公园。当局在园内的核心栖息地种植了300多棵树,物种包括香灰莉木(Tembusu,学名Cyrtophyllum fragrans)和垂叶榕 (Weeping Fig,学名Ficus benjamina),把原来空旷的草地变成郁郁葱葱的林地,使环境更利于动物生活。

公园内还增添树桩、木桩和巨石桩等,使栖息地的结构更完整,为留鸟和候鸟创建利于庇护、筑巢和觅食的环境条件。

林良任说:“修复现有栖息地也是在加强对濒危和稀有物种的保护,让这一代和下一代新加坡人可以更好地体验和享受本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环境组织:修复栖息地也是保障人类福祉

新加坡自然协会副会长吴康敏受访时说,栖息地流失不只是当地面对的问题。数百年来,全球各地为了各种土地用途,普遍导致栖息地退化或流失。

“我们如今才明白,这些栖息地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因此修复它们不仅是为了野生动物,更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和生存。”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人们可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福利,例如森林可以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

吴康敏指出,由于没有更多关于栖息地修复的翔实信息可参考,要评估修复效益相对困难。当局对于“修复”和“改善”栖息地的定义也是关键,若只是种树,未必能起到修复作用。此外,也应关注修复后范围内的植物是否加速自然生长。

“要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必须持续监测已完成修复的栖息地。”

环保组织“生物多元性新加坡青年之声”认为,完成七成栖息地的修复乍看是个亮眼的进展,但应该审视的是80公顷这个目标是否足够。

组织执行董事纳斯里受访时说:“相信公园局已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所能推动保育,但我觉得还可以做得更多。”

他指出,除了修复栖息地,也应宣导“亲自然”概念,鼓励公众学习与大自然共处。

“当有猴子闯进住家的新闻时,就会有人建议让猴子人道毁灭。我们致力于打造大自然中的城市,但人们是否已准备好成为大自然中的公民?”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