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徐可媛(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居銮9日讯)本地水果正处于丰收季节,但因面对进口水果竞争下,导致本地水果的买气欠佳,其中以香蕉售价下跌最甚,创下近10年来的最低记录。受访果农说,不得不削减售价抛售香蕉,以求减少亏损。
ADVERTISEMENT

目前市场上的本地品种香蕉包括红力蕉(Berangan)、角蕉(Tanduk)、大力蕉(Restali)等。星州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联系果农、收购商和走访水果零售商,了解最新的行情走势。

受访的果农、收购商及零售商皆表示,香蕉供过于求的情况堪忧,以往曾多次碰上类似情况,但一般维持3个月香蕉价格便会稳定弹回,惟此次惨况已维持近1年,产业链中的每个人都在苦苦硬撑。
民众则表示,香蕉是我国常见的水果,在各方的努力下,近期市场上的香蕉产量稳定,且价格不会过高,因此购买时不会刻意关注价格。
柔佛州果农公会会长罗进益(46岁)表示,市场上的需求是固定的,但由于市场上的本地水果与进口水果竞争激烈,间接导致本地水果的销量不高,因此他呼吁本地消费者支持本地水果,协助水果市场回暖。
拥有逾20年种植经验的他也提到,此次是近10年来,香蕉售价在一年内无法回弹,尤其受到肥料、人工、农药、运输费、柴油等成本调涨影响,造成果农的运营成本增加,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我们无法预料每个季度的香蕉销量,因此当销量差时,我们没有办法去一家一家地送,砍香蕉树都来不及。”
据他观察,目前香蕉售价已“触底”,因此他希望政府推出保护机制,保障本地果农的权益,确保行业的永续经营。

收购商陈秀同(51岁)表示,近年来的水果销路低,无论是我国或新加坡的消费者,对于本地水果的需求量都不高,导致订单越来越少。
他指出,此次香蕉产量不比往年多,惟市场反应冷淡,哪怕是便宜卖,也不一定能卖的出去。
据他了解,居銮的部分果农因土地有限,仅种植香蕉维持生计,因此香蕉滞销,对于他们的打击相当大,长久下去他们将无法承担生活成本,而考虑改种油棕或椰子。
他希望更多大型厂商能够注意到上述问题,协助果农改善经济情况。

收购商谭智明表示,小型果园主的情况较为糟糕,由于没有特定的收购商,部分小型果园主只好牺牲成本,降低价格将香蕉卖出,或捐给慈善单位。
他说,相比起西瓜每3个月收成,利润一般以4个季度来计算,因此每年平均收益还算可观;香蕉则是每8个月收成,投入成本较高,期间的运营成本都是果农自行承担。
“作为收购商,我们也无法预知香蕉价格几时会回升,但为了稳住价格,我们只好在水果市场低迷时吸纳成本,协助部分果农渡过艰难。”
他指出,面对过剩的货源,部分果农甚至将滞销的香蕉,堆积在果园内充当肥料,亏损难以估计。
水果零售商凌先生表示,摊位内的香蕉大多已经熟透,相比起往年一天能卖出30串香蕉,如今一天的销售量则少于10串。
他说,顾客主要以巫裔群体为主,他们较常购买水果,而卖不完的水果,他会降价卖给糕饼小贩。

民众杨先生表示,相比起西瓜,香蕉的价格较为平稳,且家人都有食用香蕉的习惯,因此他不时会到水果摊位购买香蕉。
“香蕉在本地市场是很普遍的水果,我无需订购,只要有经过水果摊位,都会前来购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