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是一种教育哲学,倡导施予温情关怀,强调不体罚的管教方式。但是,在面对爱的教育方式时,容易让人产生慈母多败儿的焦虑。
似乎大家对于爱的教育第一印象便是满腔的包容与爱,但我们必须很严肃地澄清爱的教育并非溺爱,爱的教育从来不等于“不管教孩子”。
ADVERTISEMENT
爱的教育并无错,但须配合自由与纪律,才能协助孩子健全地发展人格。
在爱的教育中,核心概念在于温柔而坚定,温柔指的是爱的部分,坚定则是指建立框架。建立框架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让孩子有机会了解父母所说的框架原则为何。
1. 不接受父母说“不”的答案。
你的孩子只希望按照他们的方式得到东西和做事,而且通常他们也会这样做。事实上,他们才是不断对你说“不”的人。
父母往往认为,对孩子说“不”会降低他们的自尊,但研究表明,那些在懂规矩和不那么放任的养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有更高的自我评价,对他人更有同情心。
当你对孩子说“不”时,同时给出一个简短的理由,帮助他们理解原因,如“要在玩游戏前完成家庭作业。这样,你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了”或“今天不玩了,因为你有咳嗽,可能会传染给别人。我们不希望你的朋友也生病。”
2. 更喜欢接受而不是给予。
被宠坏的孩子会对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以为然,他们很少说“请”和“谢谢”,而是用“给我”等词汇来代替。
寻找机会让你的孩子为他人做事,如为生病的邻居烤饼干等,或一起确定一项善事,让他们体验为别人作出奉献的奇妙感受,如把玩具带到儿童医院等。
当涉及到礼物时,要对物质上的礼物价格设定限制,并一直坚持。通过在活动前排练礼貌的回应,教你的孩子如何接受礼物,如微笑着说:“谢谢你!我真的很感激!”
3. 只为自己着想。
他们觉得自己拥有特权,并期望得到特别的照顾。如果班上别的孩子得到了赞扬,他们就会感到嫉妒和不高兴,并认为“我才应该拥有它!”
每当你的孩子做出任何不体贴别人的事情,就帮助他们考虑对方的感受,如“当你不问青红皂白就抢走你朋友手中的糖果时,你认为他是什么感受?”
然后问孩子:“下次你会怎么做,来避免他的这些受到伤害的感觉?”
正确的问题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同理心,认识到他们被宠坏的行为会如何影响到他人。
以上是一些例子,希望在大家都提倡爱的教育的同时,别忘了华人传统文化价值观,以正确的方式教导下一代,而不是渐渐形成溺爱式的教育方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