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山,几乎每一位有马新通勤需求的民众,都听说过或使用过跨境多用途休旅车(MPV)包车服务。
这些由国人驾驶的MPV,透过WhatsApp、Telegram、脸书等社媒群组安排接送,为旅客提供往返新山与新加坡的点到点服务。
ADVERTISEMENT
跨境包车服务价格公道且出发时间灵活,是许多人的跨境通勤救星。
跨境包车服务的盛行并非偶然,马新陆路关卡拥挤、公共巴士过载,加上跨境德士服务区域有限,促使大量民众转向非正式渠道,解决个别通勤需求。
跨境包车服务提供的“点到点”便利是最大的优势,深受通勤族、小型家庭、商务交流与团体游客青睐。
尽管如此,根据现行的东盟公共服务车辆许可证(ASEAN PSVP)架构,仅巴士和特许德士获准进行跨境载客,MPV即便持有旅游执照,也无法提供每日接送的服务。
在新加坡,基于保障当地业者利益与交通秩序,当局禁止大马私召车揽客,也未立法允许大马跨境包车业者在新加坡注册公司,导致跨境包车服务业者有心配合新加坡私召车营运规章,却苦无相关配套政策让他们合法地在新加坡运营。
马来西亚方面虽对包车服务管理较为宽松,但跨境经营同样无明确法规。
若要将MPV跨境服务合法化,需跨越监管标准不统一、利益冲突与安全责任不清等多重障碍。
马新两国的道路法规、保险制度、体检报告、电子执照体系,至今未有一套互认机制。
合法化的呼声不止来自司机,更来自乘客,他们面对点到点跨境通勤的现实需求,寄望有更灵活又合法的替代方案。
柔新经济特区(JS-SEZ)的设立,为推动多元跨境交通创新提供了契机,若两国相关部门与业者能在扩展经济特区运输多元性的基础上展开磋商,或许可在有限范围内让跨境包车服务“转正”。
民间的创新与需求不应被一纸禁令长期压制,非法不等于无用,合法化并不意味着纵容,而是承认现实、引导规范,并最终让两国的乘客与司机在制度下获得更安全、更公平的服务。
跨境包车服务能否驶上合法之路,最终仍有赖马新双方在制度设计与政治意愿上的突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