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甲4日讯)清明时节雨纷纷,东甲十七支华人义山在飘渺细雨中响起潮州大锣鼓《搬仙》乐曲,曲子沉稳庄重,为义山增添肃穆氛围,寄托后人对先祖的哀思。
这首乐曲是由东甲惠潮公会大锣鼓队,配合该会举办的春祭活动,在义山的“鹅城韩江两郡义冢”前奏响。过去69年,除了疫情期间受行动管制令影响,都从不间断。
ADVERTISEMENT
资料显示,《搬仙》是大锣鼓的特定乐曲之一,伴随着锣鼓、拔及唢呐的交错演奏,形成独特的音乐节奏。这首乐曲主要用于迎接神明、引导亡魂及超度先人等仪式。

惠潮公会锣鼓组主任黄伍福受访时表示,锣鼓队成立至今,积极参与庙宇的各种节庆或神诞活动,有时也会受邀在白事上演奏,而参与该会清明节祭拜仪式,则已成为该队沿袭多年的传统。
“每逢清明节正日,队员们会主动前往义山义冢,演奏约20分钟的《搬仙》乐曲,为先人送上追思与敬意。”

据他所知,少有锣鼓队会在清明祭典中演奏,所以该队的做法显得尤为独特。
他强调,虽然锣鼓队源自潮州,但该会是由潮州与惠州籍贯的乡亲组成,大家团结一心,不分彼此地传承潮州大锣鼓文化。
他补充,该队目前有20多名队员,涵盖老中青三代,其中年轻人就占了近40%,是传承文化的生力军。

东甲惠潮公会主席杨六棣表示,该会是全马唯一由惠州及潮州籍贯乡亲组成的公会,虽然籍贯不同,但乡亲们团结一致,情同手足。
他说,该会成立已有约95年,义冢则约有91年历史,是惠潮先辈亡灵的安息之所,也是为了缅怀先辈南来开荒时,对这片土地做出的贡献与牺牲。

他披露,该会理事与乡亲在每年的清明节正日,都会准备祭品到义冢祭拜,而该会大锣鼓队成立后,也每年借由传统乐曲慰祭亡魂,延续慎终追远的精神。
他希望透过此项传统仪式,让年轻一代紧记先辈的付出与贡献,铭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精神,同时让传统文化继续传承。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