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国会所推行的都市更新法令,受到在野党大力抨击,认为房屋翻新将牺牲和忽略少数人的居住权益。然而“都市更新”原本更多使用于城市老旧行业转型振兴,和上述法令并不一样。
这里所指的都市更新主要是和地方创生有关,二、三线城镇正面对人与人口才流失、传统行业萎缩、城市经济生产活动负成长的情况下,通过鉴定地方特质,推行资源串联,重新振兴。
ADVERTISEMENT
以行动党为例,40个国会议席和90个州议席当中,约三分之二属于二、三线城镇,如何有效协助选区的都市更新是议员们的重要挑战,以便巩固在地支持力量。
为何我自2018年《柔中一线牵》就不断强调必须鉴定地方特质而推行资源串联?因为临近城镇的人文特色有其相关却又不同的特质,譬如柔中既有农业、又有大自然与历史。
因此串联农业旅游、古镇老街、火车旅游、登山、美食;再加上城镇自然与历史,我们鼓励支持文化艺术结合旅游,欢迎世界各地艺术爱好者来居銮一边旅行、一边绘画特有美景。
各行业的更新、振兴,除了让经济活动更有活力,同时也提供平台让年轻人能够参与推动都市更新,贡献想法与力量。
除了硬体,譬如翻新房屋,二、三线城镇更需要政府给予人文建设的资助。
譬如我们看到马六甲洛阳印刷厂的翻新与展示该地印刷历史与器材,也譬如我们在全马最大黄梨产地新邦令金举办了六届黄梨花祭,以地方特质转变成特色农业旅游。
这些人文建设部分所牵涉的硬体设施资金庞大,建设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可能需要政府投入,或者在政府协助下,由企业出资赞助完成;其中佳例即双轨火车建筑承办商YTL出资建设全马唯一的铁道公园,为街道带来重生。
通过农产品、当地美食的生产加工包装,串联旅游资源和政策推动,也能够对各相关行业带来经济效益;因为世界各地成功的城镇振兴,大多是结合农业、生态与旅游,丰富在地经济产值。除了旅游收益,不少经济效益也来自美食土产收益。
居銮过去一年迎接多个来自各国的文化艺术旅游团,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多、更广的资源串联,振兴地方经济;譬如和人文社会特质相近的峇株巴辖、麻坡串联成“双城记”,鼓励地方城镇深度游。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