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拿督莫哈末纳因日前宣布,政府拟推出穆斯林参加非伊斯兰教活动指南,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该指南声称是为了确保穆斯林在参与非伊斯兰宗教场所的庆祝活动、丧礼仪式、拜访及举办活动时,不会涉及任何可能触及穆斯林敏感的事件。
这项指南看似为了维护国民团结,并防止有心人士制造话题。但从长远来看,这项政策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会妨碍跨宗教交流,增加官僚程序,甚至进一步加剧宗教之间的隔阂与误解。
ADVERTISEMENT
首先,该指南建立在错误的假设之上,将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正常交流视为潜在的威胁。的确,在社会中确实存在极端分子试图利用宗教差异来制造分裂和冲突,然而这类挑拨行为并不是指南所能完全防止的。
倘若有心人想要挑起事端,无论是否有指南在手,他们都会找到机会通过其他手段制造分歧。因此,单纯依赖指南来避免宗教纷争并不可行,反而可能会限制各族的交流与理解。
其次,该指南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不必要的官僚程序,为跨宗教交流设置重重障碍。例如,指南规定建筑物内不能展现非伊斯兰宗教符号,这一规定几乎强人所难,也违背了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社会现实。
试想,在农历新年、圣诞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社区场所难道要为了迎合指南而收起十二生肖、圣诞树等象征节日氛围的装饰吗?这样的规定不仅不切实际,更是对非穆斯林宗教信仰和文化的极大不尊重。
长此以往,非穆斯林可能会认为与穆斯林的互动变得复杂和不必要,因此选择放弃邀请穆斯林参与活动,从而减少跨宗教交流。这不仅不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还可能让不同宗教群体之间产生更多误解和隔阂。最终,反而会营造更加排斥和封闭的社会氛围,远离了本应通过宗教理解和包容促进团结的初衷。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封闭和隔离只会滋生偏见和仇恨,而开放和交流才能促进理解和包容。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国家,其繁荣稳定离不开各族群之间的和谐共处。
政府应该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鼓励不同宗教、不同族群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对话,让各族人民有机会了解彼此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只有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各族人民才能包容地去接受各宗教的差异,并在尊重和理解中共同进步。
#
更多报道,请留意星洲日报、星洲网。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