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发布: 5:00pm 03/02/2025

创新

传统

传统创新融合

创新

传统

传统创新融合

【特稿】高峰龙狮体育会独创 “蛇龙”传统创新融合

报道、摄影:徐可媛(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蛇龙”龙头加入了蛇的元素,造型别致。
柔:封面:【特稿】:高峰龙狮体会独创“蛇龙”,坚守传统不忘创新
将“蛇龙”尾巴与龙尾巴进行比较,龙尾巴的颜色较为丰富;“蛇龙”尾巴像极了蟒蛇尾巴。

(居銮3日讯)马来西亚高峰龙狮体育会独创“蛇龙”,搭配《述异记》“蛇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的民间传说,制作出18呎长的“蛇龙”,并在舞龙表演中加入“蛇”元素,迎接乙巳蛇年。

ADVERTISEMENT

舞龙表演添“蛇”元素

蛇,虽是令人敬而远之的动物,但经过其刻苦的努力后,蜕变成蟒、蚺、蛟龙,再度进化成龙,寓意中华民族“永不言败”、“蜕变求新”的精神。

柔:封面:【特稿】:高峰龙狮体会独创“蛇龙”,坚守传统不忘创新
“海波龙行礼”舞法,呈现出“蛇龙”对着观众行礼的俏皮摸样。

舞龙是华族文化之一,每个动作背后都有传统意义,但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对于审美与艺术的追求逐步提高,尤其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汇聚,更是间接带动传统艺术的发展。

柔:封面:【特稿】:高峰龙狮体会独创“蛇龙”,坚守传统不忘创新
制作团队将印制好后的“蛇龙”身进行缝制。(受访者提供)

星洲日报《大柔佛》日前走访该会位于居銮叶陶沙新村的新会所,向创办人杨庆权、教练陈松霖、设计师阮文孝了解“蛇龙”的制作过程,以及B队队员的练习情况。

据了解,该会为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在此次舞龙表演“蛇龙赐福”中不仅发挥巧思妙想,同时也加入“竞技龙”、“摇船”等的舞法,吸引年轻一代主动加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杨庆权:全新视觉体验

杨庆权表示,在传承传统的当儿,也让年轻人一同动脑筋,思考舞龙表演背后的寓意,不仅把龙狮文化发扬光大,同时让观众产生与往年不同的视觉体验。

柔:封面:【特稿】:高峰龙狮体会独创“蛇龙”,坚守传统不忘创新
杨庆权:因传统思维上的考量,我们依旧舞龙,但为了配合蛇年,我们在龙身上加入蛇的元素。

“因传统思维上的考量,我们依旧舞龙,但为了配合蛇年,我们在龙头及龙身上加入蛇的元素,让我国各民族接触到十二生肖中的蛇。”

柔:封面:【特稿】:高峰龙狮体会独创“蛇龙”,坚守传统不忘创新
制作团队透过网板印刷把蛇纹印到布料上,状态逼真。(受访者提供)

他坦言,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成了每个行业的必备技能。

常遇蛇经验成创作灵感

杨庆权也是工程师。他表示自己经常能在园坵内的工厂看到蛇,尤其是蟒蛇及眼镜蛇,成了他的创作理念来源之一。

“部分蛇类具有毒性及攻击性,所以人们无法接受蛇,但难道十二生肖就能少得了蛇吗?”

柔:封面:【特稿】:高峰龙狮体会独创“蛇龙”,坚守传统不忘创新
阮文孝设计的蛇纹图样。(受访者提供)

他说,为了让人们普遍能够接受舞“蛇龙”的演出,制作团队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从蛇、蟒、蚺、蛟龙进化成龙的造型。

“蛇龙身上的纹路属于蟒蛇纹,蛇头先变成龙头,背鳍率先突出,尾巴则尚未变化,所以还是蛇尾,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减少人们对于蛇的害怕。”

阮文孝:蛇龙费时6个月完成

26岁的阮文孝来自越南,他除了是“蛇龙”的设计师,也是制作“蛇龙”团队的主管,带领着小团队缝缝补补,从设计图、扎龙头、龙身、再透过网板印刷把蛇纹印到布料上,每个步骤都丝毫不马虎。

柔:封面:【特稿】:高峰龙狮体会独创“蛇龙”,坚守传统不忘创新
阮文孝来自越南,自从来到马来西亚学习龙狮文化后,便开始学会讲华语。

虽然他年纪轻轻,但他不仅会舞龙,也在扎龙头及狮头方面有13年经验,谈话中的他不时展露出对舞龙的喜爱。

“我把从村里召集而来的村民组成工作团队,毕竟多学一样手艺,便多一项收入,这对于我们的小团队而言,是相当鼓舞的。”

阮文孝表示,整条蛇龙费时6个月完成,设计图源自于杨庆权的理念,而他负责设计图,并带领团队投入制作。

柔:封面:【特稿】:高峰龙狮体会独创“蛇龙”,坚守传统不忘创新
为配合蛇年,阮文孝所制作出的狮头上有一条蛇。(受访者提供)

“每次设计好图后,都会先给师父(杨庆权)过目,然后根据师父的意见作出改动。”

蛇纹逼真团员怕怕

他笑谈制作过程中所发生的趣事,制作团队中的3名女团员因蛇纹过于逼真,导致她们在缝制过程中感到害怕。

他提到,相比起越南的舞龙文化,我国的舞龙文化较为蓬勃发展,姿势与动作也较多变化。

阮文孝每年都会搭飞机来我国体验龙狮文化,同时为该会的龙头和狮头进行缝补工作,期间他也不忘初衷,在越南成立高峰龙狮队,呈献龙狮表演。

“原本不会说华语,但自从来到马来西亚后,透过认识师兄弟,学会讲华语。”

陈松霖:舞龙建立强健体魄

陈松霖表示,目前B队主要由一群12岁至20岁青年组成,其中小学生因受到体能及身形上的局限,无法适应大量的舞龙动作,他们只能负责敲击乐器。

柔:封面:【特稿】:高峰龙狮体会独创“蛇龙”,坚守传统不忘创新
陈松霖:希望透过学生们能透过舞龙狮,建立起强健的体魄和抗压能力。

他说,一条龙需要10名队员扛起,其中龙头的重量约为1.5公斤,所以一般会安排两个人轮流替换。

柔:封面:【特稿】:高峰龙狮体会独创“蛇龙”,坚守传统不忘创新
杨庆权(右一)指导队员呈现出“龙门”的舞法。

陈松霖希望透过学生们能透过舞龙狮,建立起强健的体魄和抗压能力,以协助他们将来在社会,能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社会上的诱惑多,龙狮团就像个小社区,每个师兄弟的脾气都不同,能让他们提早学习到如何与人打交道,并遵守纪律。”

陈胜翔:舞蛇龙动作较妖娆

究竟舞龙及舞“蛇龙”到底有何不同?让B队队员陈胜翔、黄子滔、黄伟伦、王子乙、黄添珑,来分享他们表演舞“蛇龙”后的看法吧!

柔:封面:【特稿】:高峰龙狮体会独创“蛇龙”,坚守传统不忘创新
陈胜翔是B队中唯一一位属蛇的队员,性格有趣不做作,深受师兄喜爱。

队伍中唯一的“蛇小弟”陈胜翔(12岁),目前在博爱华小求学,平常深受师兄们的照顾,他主要负责敲击乐器。

柔:封面:【特稿】:高峰龙狮体会独创“蛇龙”,坚守传统不忘创新
“回龙”舞法考验着队员们的臂力和腰力。

他认为,舞“蛇龙”的动作比较妖娆,而舞龙的动作较为刚毅。

黄子滔:竞技龙较困难

黄子滔(15岁)也是明吉摩中学的学生,他表示自己正努力练习,无论是舞龙或舞“蛇龙”,他在学习过程中并未遇到太大的困难,但其中“竞技龙”舞法是他认为较困难的部分。

柔:封面:【特稿】:高峰龙狮体会独创“蛇龙”,坚守传统不忘创新
黄子滔:舞龙的动作较为刚强,舞蛇龙的动作则较为温柔。

“舞龙的动作较为刚强,舞蛇龙的动作则较为温柔。”

黄伟伦:试图呈现龙蛇姿态

也是居銮综合中学学生的黄伟伦(18岁)表示,舞龙的时候,队员们会试图呈现出龙在天上飞的感觉;舞“蛇龙”的时候,队员们演示出蛇在地上滑行的感觉。

柔:封面:【特稿】:高峰龙狮体会独创“蛇龙”,坚守传统不忘创新
黄伟伦:舞龙的时候,队员试图呈现出“飞龙在天”的感觉。
黄添珑:舞蛇龙较罕见

黄添珑(19岁)指出,相比起舞蛇龙,舞龙的步伐较累,招式也更繁琐,毕竟舞龙在本地流行已久,舞蛇龙倒是少有。

王子乙(20岁)认为,舞龙的节奏是跟着鼓乐去作出相应的动作,而舞蛇龙较为自由,没有太多的束缚。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