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研究没有句号,只有逗号”,这是安焕然博士在他的大作《文化新山:华人社会文化研究》于2017年举行推介礼时,所说的一句话。他道出了地方研究的一个特质,即其复杂性与长期性。
眼前又再出现“私立宽柔”的议论,就是活生生的事实。这是一个于2013年宽柔百年校庆时掀起的课题,12年快到了,借用安老师在脸书留下的一句话“没完没了”。
ADVERTISEMENT
这一现象,并非地方史独有,其他历史领域的争论,一样会出现。
不过,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有始必有终,既有逗号,到一定阶段时总会有句号。史实与世上任何事物一样,不会有永远不能破解之谜。
在中国史学界,存在曹操高陵位在何处千年之争,非常热闹,最后还是能找到曹操墓落脚之处,这是地方史有逗号,就有句号最鲜明的例证。
新山史学界多年前就存在一个谜,即柔佛长堤是否曾被炸?最后也演变为有逗号,也有了句号的地方史。
柔佛长堤是否有被炸之争,是由吉隆坡知名文史工作者吴志超挑起的。
他先于2009年3月12日,在南洋商报《根》版,抛出一篇名为“英军没炸毁长堤”的文章,过后引起笔者为文反驳,力证“长堤确曾被炸”,双方一来一往,在商报一共刊出整10篇左右,已故郭仁德也有参与。
身为战前在新加坡民防部指挥的雪兰莪医药辅助队队员吴志超,当时受召参与新加坡保卫战的工作。
1942年1月31日,听到长堤被炸的消息,令他与其他88名队员担忧不能回到吉隆坡。
2月15日英军投降,新加坡沦陷,吴志超等人在逃过日军大检证之后,被日军命令去新加坡中央与竹脚医院进行卫生清理工作,过后于3月6日接获乘搭火车回吉隆坡的指令。
这是他在争论中写下当年路过长堤之所见:“在我们东张西望慢慢欣赏中,火车算是驰过长堤这段路,街道平坦如镜,大水管如长龙卧波,铁路轨坚固如履平地,一切如旧,完全没有被破坏过的痕迹,如果不是亲临其境,谁敢说长堤稳如泰山。”
在同文中,他接着写道:“日本投降后,我读过多本杂志与报章,对长堤的描写全是被英军炸毁,当年我们都在笑,这个骗局是人类最蠢笨的代表作。”
争论延续到同年的12月12日,笔者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有证明长堤中段被炸后,海水从洞口由西向东流出的画面,争论即告停止,因为真相已大白,商报《根》版编辑认为己没有必要再辩下去。
这一画面,取自日军战时出版的宣传刊物《东亚画报》。
而当年吴志超笔下的柔佛长堤,是在英军败退前蓄意炸毁,经日军工兵日夜抢修后的长堤。
一图胜千言,让这场逗号不是太长的争论,有了句号,即真相大白。
新山史学间的争论,最后出现“句号”的计有:林清和1917年逝世墓碑的出土及一份法庭文件,证明他经于1917年逝世,强而有力地说明,他不可能再出任1922年开幕的柔佛华侨公所首任总理,新山中华公会会史已把这一错误历史纠正了。
一份柔佛宪报,证明了柔佛华侨公所已在1920年9月1日获准注册,让该会历史更具完整,这是新山史学议论有句号的另一论证。
史上有两个陈开顺论及在笨珍遗失近35年才被发现的陈开顺墓碑,曾被人置疑或有造假之嫌,然对照收藏在新加坡普照禅寺的陈开顺神主牌后,一切风平浪静,继后的立碑与圆坟工作亦顺利完成,苏丹依布拉欣陛下送花圈致意,这一事件最终以句号圆满结束。
总之,地方史的书写,一定有逗号也一定会有句号这一过程。
对“私立宽柔”的争论,相信终有一天会出现句号水落石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