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非伊斯兰宗教场所不仅是宗教活动的核心,也承担社区服务功能。然而,许多宗教场所因未获批准或不符土地用途规定而面临被关闭风险,威胁信徒权益及社区和谐。因此,推动宗教场所合法化(俗称“漂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步骤。
许多非伊斯兰宗教场所建在住宅、农业或商业用地上,因未规划为宗教用途而违反土地法规,同时,部分宗教场所因交通拥挤或噪音问题,引发居民投诉,增加合法化难度。
ADVERTISEMENT
合法化主要面对的挑战包括:土地法规限制宗教用途,改变土地用途需多部门审批,过程漫长、宗教场所选址可能影响社区和谐,需要平衡宗教需求与居民利益、许多宗教场所资源有限,难以负担土地用途更改或基础设施改善的费用、部分场所未获批准便建成,导致后续合法化困难重重。
宗教场所的合法化不仅保护宗教自由,还能减少因违规建筑引发的社会矛盾,为宗教间对话创造机会。合法化也降低宗教场所被拆除的风险,维护社区和谐与多元文化价值观。
在推动合法化之前,我建议地方政府应收集所有非伊斯兰宗教场所的位置、土地用途和历史,为合法化规划提供依据。也要与宗教场所管理者、宗教领袖和居民等展开对话,化解疑虑,争取支持。
当然,在漂白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土地法规,透明化处理土地用途更改,确保程序公正。针对交通或停车问题,则需要改善宗教场所周边的道路或增设停车场,减少对社区的影响。对于具有历史价值和意义的宗教场所,可以提供豁免或简化合法化流程,以支持其持续存在。最后,邀请居民参与合法化过程,确保漂白方案兼顾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和谐。
合法化非伊斯兰宗教场所不只是保障宗教自由的法律行动,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通过包容与透明的合法化进程,政府与各方携手合作,不仅能保护少数群体的权益,也有助于加强不同宗教间的理解与团结。
这一努力不仅捍卫宪法保障的宗教自由,也展示了多元文化社会的包容精神。通过合作解决问题,马来西亚将朝着更加团结和谐的未来迈进,为社会正义与公平树立典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