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个民族的生命线,没有了语文,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将无法一代代传承下去,最终将成断线的风筝,在时代洪流里消亡。
所以有人说,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而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它的文字。世界上许多的种族,就因为本身的语文消失,后代子孙要寻根也难。
ADVERTISEMENT
语文的传承是靠教育的普及,学校就是最好的传承渠道,如果有极端分子要消灭一个语文,那么最容易的途径就是从学校下手。
捍卫华小,也就成了捍卫华裔语文的不二法门,这是马华一路走来的方向与原则。我们的先贤都具有这样的远见,因此有族群聚居的地方就有华小的存在。
时代和环境的变迁,以及政治狭隘主义和极端操作,往往也对语文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如果族群内部无法凝聚力量和统一步伐,肯定难以抵御外部的侵蚀意图。
语文的生存空间,有赖我们广泛使用才得以开拓。有识之士发现,越来越多广告招牌,似乎都不见华文,包括在一些庆典仪式上,华文也不见踪影。
在2023年1月的常月会议上,小弟带领马华巿议员团队积极努力捍卫,峇株巴辖市议会通过让商家在广告招牌写上华文字,不过字体大小不能超过8寸,希望华裔商家尽量在条例允许下多用华文,不要让华文在广告招牌上绝迹。
前些时候,拉美士县议会将所管辖的小贩中心摊位招牌,从双语改为单一马来文,引起三合港苏丹街小贩中心小贩联署,促请收回成命保留双语招牌。
华裔商贩对招牌往往有一种特殊情感,突然拆换招牌都非好事,何况华裔经营的摊位招牌华文字被消失,难以令人接受。
县市议会更改招牌条例,议员有责任也必须有敏感度在会议上提出看法与建议,不能让这样的更改成为突破口和先例,否则往后恐怕会衍生更多类似问题。
同样在10月,吉隆坡市中心的5家中餐厅,因为广告招牌上没有马来文字样,或华文字体比马来文字体大,而被吉隆坡市政局下令必须更换招牌。
市政局的执法,也演变成朝野议员在国会展开骂战,到底是执法的双重标准,只对付华文招牌,还是有关的招牌确实不符地方政府条例,当局有责任交代清楚,而不是让课题继续延烧。
另一方面,无论是商家或广告招牌制造商,都必须清楚了解及遵守地方政府的广告招牌条例,才不会再发生广告招牌被令“下架”风波。
我国是个多元国家,然而广告招牌事件却搞到如今地步,若说当局指示马来文字体需大一些,那是可以接受的,但实在没必要改为单一马来文招牌,毕竟我国宪法保障民主自由,马来文是各族都承认和接受的国语,不过其他语言也都有可以使用的权利空间。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视频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