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坡4日訊)在柔州排球界,有一個半輩子義務訓練中學和華小排球隊的傳奇教練,由他帶出來的徒子徒孫已經到了第4代,不少球員成年後也當起教練,默默地在校園中發掘和栽培我國排球苗子,延續恩師的獻身精神。
他叫姚實秋(85歲),由於英文姓氏發音Yia,不少排球員稱他為“老爺”(閩南語LaoYa,民間信仰也稱神明為老爺)。
ADVERTISEMENT
一個星期天的清晨,《大柔佛》社區報記者走訪姚教練位於麻坡市郊的住所,這間樸素的單層排屋曾是遠地柔州排球員的臨時宿舍,在客廳玻璃櫃內擺放著大大小小獎盃,其中包括姚實秋在1993年獲得的全國傑出教師獎(小學組),更讓他自豪的卻是一張與麻坡中化中學排球隊的合照,“因為他們欣賞我的打法!”,姚實秋謙虛笑道。
從1965年開始投身訓練排球隊,姚實秋被柔州排球界封為一代傳奇。1979年,他在香港考獲國際排球裁判;1970年至1979年,他擔任全柔學聯(MSSJ)排球教練,;1980年至1994年轉任全柔學聯技術指導主任(technical chairman);他也在麻縣運動與文化教育服務協會(PSKPP)擔任秘書長達12年。
最有意思的是,姚實秋並非排球員出身,甚至也不會打排球,他的真正職業是一名教書先生!
姚教練在麻坡高級中學執教科學24年,最初愛好運動的他義務訓練籃球校隊參加柔州校際籃球賽,沒想到一舉讓該校奪牌,成為史上第一隊非華校的奪獎隊伍。其後,他將目光投向普及度較低的排球,義務訓練起該校排球隊,協助該校連續多年在學聯排球賽奪牌。
1989年,姚教練轉任吧冬真光華育小學英文和體育教師,也在這個時期,他又將注意力放在訓練12歲以下的球員。他認為,只有將排球運動普及至小學階段,才能幫我國挖掘更多排球苗子。
1994年榮休至今85歲,這30年他仍然活躍於麻縣中學和華小校園,以象徵性津貼或甚至免費協助訓練校園隊伍,並在麻坡組建社區排球隊,讓老球員週末聚在一起練球交際。
姚教練的排球技法全靠書籍、觀摩球賽和經驗累積而成。在訓練球隊時,他是靠老球員一招一式示範,將技巧傳授給新球員;他則結合科學原理,觀察球員接球、殺球、落球角度等,為隊伍量身設計攻略。
許多受訪老球員都表示,老爺最讓人欽佩之處並非在賽場上的足智多謀,而是以溫柔又嚴厲的愛心陪伴他們度過少年期。
在升學率不高的七八十年代,不少球員常在中途輟學,一旦輟學就不能繼續參加學聯賽,因此姚教練常得登門拜訪規勸球員繼續升學,甚至因此遭到謾罵;有時他也要到校長室求情,為行為不端的球員作擔保,以免他們遭學校開除。
在他苦口婆心下,不少球員為了繼續打球而硬著頭皮繼續上學,卻不曾想到一張中學畢業文憑傍身,也改寫他們未來的命運。
李曉玲(53歲,教會執事)是當年在姚教練指導下成長的學生之一。中學時期,李曉玲就讀的女中靠近麻坡高級中學,某次路過見到排球隊訓練大感興趣,姚教練召喚這一群遊街少女,允許她們加入球隊訓練,結果李曉玲代表麻縣一路打到州賽。李曉玲認為,排球訓練讓她變得有紀律,懂得如何靈巧應變克服臨場變化,培養團隊精神與隊伍共同進退。如果不是當年被姚教練收留,年少浪蕩的她們可能誤入歧途,早早就放棄學業。
拉菲(60歲,人力資源顧問)原是新山排球隊員,1984年他加入麻坡排球隊參加邀請賽對壘德國隊,開始接受姚教練指導。他表示,姚教練善於觀察細節、及時糾正球員錯誤,對於他們這些外地球員也很關照和包容。
少年期參與姚教練的球隊,讓拉菲與不同種族的球員建立信任紐帶,姚教練指點他要在職場發揮排球員的優勢,因此拉菲畢業後加入馬航,並代表馬航參加世界航空公司排球錦標賽,獲得到世界各地比賽的機會。
最讓拉菲難忘是1984年柔州20歲以下青年錦標賽,隊伍從麻坡到峇株巴轄途中發生車禍,導致5名選手受傷其中1人喪命。最終在少了兩名主攻手的情況下,隊伍仍奪得冠軍。但是賽後,拉菲卻沒有見到姚教練的身影。直到多年後,他才知道原來姚教練當天獨自到該球員家中致歉請罪,這讓他更欽佩對方的為人。他認為,姚教練很有人格魅力,哪怕犧牲家庭生活和額外收入,仍意志堅定地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本地排球選手。
佘瓊(68歲,退休人士)則是最早一批跟隨老爺練球的球員,曾在1977年代表我國參加東運會,其後考獲國際排球教練資格,並在工作之餘訓練新山華小和獨中排球隊。他笑言,自己是受老爺影響“中毒”至深,才會投身培訓校園隊伍。這批老球員今年也聚合起來,為他們的老爺舉辦85歲大壽,讓更多年輕一輩的排球教練和球員認識這位傳奇人物。
“希望更多人知道柔佛的排球發展歷史,我相信,沒有人可以取代姚教練的貢獻,還有師母在其背後的默默支持,才讓柔州排球蓬勃發展起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