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府的規劃,年營業額達到15萬令吉的企業明年必須開具電子發票。這是政府推動稅務系統現代化改革的重要步驟之一,旨在提高稅務效率、增加透明度,同時減少逃稅現象。
ADVERTISEMENT
然而,社會對此的反應卻褒貶不一。政府定下的門檻將覆蓋超過半數的中小企業,但尚未涉及全國數以百萬計的小型商販及微型企業。許多中小企業普遍認為,電子發票的門檻設定過低,政策的實施可能會為日常經營帶來額外負擔。
社會對電子發票的主要批評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政策的門檻是否合理,二是實際操作的複雜性和成本問題。
不少小企業擔心,政策實施後,他們需要承擔額外的設備採購、軟件訂閱費用及員工培訓成本。這對於資源有限及剛起步的企業而言,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
此外,不需開具電子發票的企業並不意味著可以鬆一口氣。實際上,這些企業可能因無法提供電子發票而失去部分客戶訂單。例如,一些大公司或政府項目的採購,會優先選擇能提供電子發票的供應商。這樣一來,小商販反而會被市場邊緣化,形成新的競爭劣勢。
儘管存在種種爭議,全面推行電子發票是全球稅務現代化的趨勢之一。據統計,實施電子發票後,稅收流失率可減少20%至30%,行政成本則可降低約15%。從長遠來看,這項措施有助於提升國家稅收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同時為未來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我在2025年度財政預算案辯論中,特別呼籲政府關注電子發票實施後可能產生的次生影響,同時建議政府為資源較少的小型商販設立過渡期政策,並在此期間簡化電子發票相關手續,為這些企業提供更多選擇空間。
我認為,小商販可以通過政府資助的電子發票系統試點項目,逐步融入現代化的經營模式。這不僅能讓這些企業更早享受電子化帶來的便利,也能為它們的發展與壯大奠定堅實基礎。
與其將電子發票視為繁重的行政負擔,不如將其看作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契機。通過有效的政策設計和支持措施,電子發票的推行不僅可以提高稅務效率,還可以激發中小企業的競爭力,為國家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電子發票的全面落實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改革,但同時也是大勢所趨。與其抗拒變革,不如主動適應,並共同探討如何優化政策,讓更多企業在數字化經濟的浪潮中獲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