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2日訊)近期發生數宗中學生墜樓輕生事件,令人心痛惋惜之際,也使社會大眾再度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特別是現時代的壓力多元化和社會變遷,及時介入與預防是減少事件發生的關鍵。
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在尋求自我認同的過程中,往往更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加上成長於電子產品和資訊爆炸的互聯網時代,衍生了完全不同於上一代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也容易因不良信息和風氣而產生錯誤認知,引發負面心態。
ADVERTISEMENT
一般僅關心學術表現
接受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訪問的輔導員和心理治療師表示,青少年輕生行為的成因複雜且包含多重因素,例如:情緒障礙、家庭和學業壓力、社交困境等,都可能使他們難以承受而陷入孤立無助狀況。
“大家一般關心青少年的學術表現,卻鮮少關注他們的情緒和心理健康!”
“青少年處於重要的心理發展階段,若願意多一些傾聽、包容和諒解,提高社會對於心理健康問題的接受度,進而提供幫助來預防悲劇的發生。”
杜菩劭:中學生求助稍增
勿無視 求援訊號
青少年選擇輕生難歸單一因素所致,唯在這之前透露出跡象或做出求援訊號,家人和親人、朋友必須保持敏感,提供及時且適切的協助,而非淡化應對或視若無睹。
新山心靈扶助協會(Befrienders)輔導員杜菩劭表示,學業壓力和家庭問題是青少年常見的情緒波動原因,此時多方面的關懷和專注聆聽,可以援助他們走過低潮期。
“親切的問候,例如你好嗎?狀況如何?願意分享嗎?或通過聆聽與陪伴,青少年的情緒有機會被理解與接納,才有可能進一步瞭解促發這些情緒的相關原因,彼此一起想辦法解決和處理。”
杜菩劭指出,聯絡該協會的求助者中,以家庭問題居多,其次是工作和學校、朋友之間相處的困境,其他則是個人情緒問題,中學生求助來電有稍微提升現象。
多聆聽少批判 助設正確價值觀
“多一點聆聽,少一點批判,明白並接受、包容他們的感覺與想法,這股力量能夠幫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紓解壓力。”
“重要的是避免通過說‘不要擔心’之類的話來忽視對方的經歷,要展示你在認真聆聽,並相信他們對於自己情感和恐懼所描述的內容。”
杜菩劭認為各界需要為青少年的身心靈健康把關,適時為他們提供支援及協助,打造友善環境,成為青少年身心靈健康的第一防線。
餘秋玲:父母教師社會
青少年成長曆程 3支柱
父母、教師和社會是青少年成長曆程三大重要支持系統,彼此間需要相互協同,發揮各自優勢,共同肩負關心下一代人成長的使命。
馬來西亞博愛輔導中心新山分會的心理治療師餘秋玲說,孩子從兒童“轉大人”的青少年時期,猶如樹苖要成為一棵大樹,面對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壓力及生活問題,是需要依賴支撐系統的扶助,幫助孩子順利過渡到完全獨立。
“很多時候,青少年的成長曆程被‘美化’,讓人低估或忽略他們需要承受的挑戰,而一旦支持青少年成長的系統有所崩塌或缺失,造成的便是內在或外在的偏差行為。”
若無止盡追求比較需旁人糾正
餘秋玲表示,她曾處理一名教師因女學生談戀愛,無心向學而向家長反映的個案,結果家長反倒視中學生談戀愛是普遍之事;另有的個案是家長認為要尊重孩子,一面倒愛的教育和“不大敢”管教孩子,以致孩子失去正向引導。
她說,專業介入其實就是支持系統的形式,當青少年在社交媒體接觸到不切實際的快速成功學,或是網絡無止盡的追求和比較,需要的是身旁成人的糾正、教育。
她表示,青少年在成長探索中,家長與學校應互助、溝通和體諒,引領孩子走上正軌,阻斷互聯網上不正之風的衝擊。
葉榮強:社會共同努力扮演守護者
心理衛生健康、情緒管理一般沒有納入學校正規課程,心理治療師葉榮強指出,在倡導心理健康方面,提高意識和宣導教育需要社會共同努力,扮演青少年的守護者,築起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防火牆。
他說,情緒管理和心理健康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除了積極的家庭環境因素,學校和社會應該提供支持,幫助青少年理解本身的情況,有效管理自我情緒,改變環境,不把自己禁錮在焦慮和恐慌的生活方式裡。
原生家庭影響深遠
“克服固有的行為模式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些青少年會把情緒隱藏,時日久了,原有的人格被消極行為佔據,形成了風險因子。”
葉榮強表示,青少年的成長中,原生家庭及父母仍然對青少年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個人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認識有著重要的意義,心理諮商或自我反思與探索,則可助調整、改善和建立健康的自我認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