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评论

|

东鱗西爪

发布: 7:14pm 16/11/2024

申遗

柔佛古庙众神出游

妆艺大游行

大旗鼓游行

申遗

柔佛古庙众神出游

妆艺大游行

大旗鼓游行

舒慶祥 | 談大馬與新加坡共同申遺工作

文:舒庆祥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將於明年3月共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把“妝藝大遊行(Chingay):展示多元文化、傳統和社區藝術表演的街頭遊行”,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ICH)。

目前各種事前的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預計申遺結果最快2026年底即可知曉。

ADVERTISEMENT

妝藝大遊行或“Chingay”對檳城或新加坡人民來說,絲毫不陌生,因為一年一度,他們都會用上這一名目舉行這一類遊行,非常熱鬧。

檳城大遊行用上這一名稱歷史最久。1883年9月20日出版的《海峽時報》,在其一篇報導中,即提及檳城舉行了一場“Chingay”遊行,並吸引華人參加。

這是史上第一次提及“Chingay”,它是英文,因為那是殖民地時代,凡申請遊行的準證,都須用英文。這一名稱就沿用至今,華文即用“妝藝”。

這一篇報導還將“Chingay”,稱之為“Thanksgiving Procession”,即感恩遊神,等同於西方人的感恩節。

從一開始,英國人及受英文教育者,即淡化其華人性。

時至今日,每年的12月,檳城都會舉行類似的遊行,名之曰“同樂會大旗鼓舞獅大遊行”。其時,但見踩高蹺、單輪腳車隊、印度族群舞蹈、馬來歌舞劇、學校銅樂隊、花車遊行及萬人期待的大旗鼓遊行而過,早前的眾神出遊沒有了。

新加坡早年也有遊神活動,但於上世紀20年代停辦。名符其實的妝藝大遊行或“新加坡Chingay”,後來取而代之。

自1973年興辦以來,它從最初的1000人做起,當下越演越旺,現已成為新加坡慶祝農曆新年必不可少的一個亮點節目。

它是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親自制定的,意在為他下令禁止在農曆新年燃放爆竹後,藉舉行這一類遊行增添新年的氣息。

新加坡現今的妝藝大遊或“Chingay”,已走向國際化,每年都會邀請各國知名的文化團體前來參加。之中也有呈獻華人文化節目,但它早已跨越國家、族群的框框,更與宗教沾不上邊。

新山一樣有遊神,至今至少已有156年曆史。新山華社一向把這項活動稱之為“柔佛古廟遊神”或“柔佛古廟聖駕出遊”,從未用上“妝藝大遊行”或“Chingay”。

不過,迄今在與官方的來往函件中,仍使用“Chingay”一詞。

今天的柔佛古廟遊行,配合時代的更替,在內容與形式的呈獻上,都有諸多改變與補充。

其實現今的柔佛古廟遊神,已穿插與增添了在檳城與新加坡“Chingay”活動中出現的節目。其不言變的是其族群性、宗教性與文化性,而宗教性更是柔佛古廟遊神靈魂之所在。

柔佛古廟遊神,在2012年被列為馬來西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在國家旅遊、藝術及文化部推動下,與新加坡合作,共同攜手申辦更高一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就藉此與大家分享三地妝藝大遊行及古廟遊行的歷史及其不同之處。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