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將於明年3月共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把“妝藝大遊行(Chingay):展示多元文化、傳統和社區藝術表演的街頭遊行”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ICH)。
目前兩國正在積極策劃中,預計申遺結果最快2026年即可知曉。
ADVERTISEMENT
在現階段,已決定提請申遺的包括:檳城大旗鼓遊行、新加坡妝藝大遊行及新山的柔佛古廟眾神出遊。
新山沒有大旗鼓大遊行,但檳城人民對它絲毫不陌生,因為他們每年都會用上這一名目舉行這一類遊行,非常熱鬧。
檳城遊行用上“Chingay”這一名稱歷史最久。1883年9月20日出版的《海峽時報》,在其一篇報導中即提及檳城舉行了一場“Chingay”遊行,並吸引華人參加。
這是史上第一次提及“Chingay”,它是英文,因為那是殖民地時代,凡申請遊行的準證都須用英文,這一名稱就沿用至今,華文既超越國家、族群及文化的框框,更與宗教沾不上邊。
新山沒有妝藝大遊行,但有遊神,每一年參與的人數數十萬人計。
它歷史悠久,時至今日至少已有156年曆史,新山華社一向把這項活動稱之為“柔佛古廟遊神”或“柔佛古廟聖駕出遊”。
不過在與官方的來往信函中,官方用詞仍使用“Chingay”。
今天柔佛古廟遊行,配合時代的更替,在內容與形式上的呈獻上,都有諸多改變與補充。
其實,現今柔佛古廟遊神,早已穿插與增添了在檳城與新加坡Chingay活動中出現的節目。它不變的是其族群性、宗教性與文化性,而宗教更是柔佛古廟遊神靈魂之所在。
柔佛古廟遊神,經已在2012年被列為“馬來西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在國家旅遊、藝術及文化部推動下,經與新加坡合作,共同攜手申辦更高一級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就藉此與大家分享三地妝藝大遊行及古廟遊行的歷史及其不同之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