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加末12日訊)彼咯村民江惠芳經常義務協助村民與政府診所溝通,同時也主動協助有需要的村民獲取一些援助,成為村民與政府及一些團體的橋樑;她希望能夠有更多人、社團與組織時刻關注有需要人士並及時伸出援手。
現年65歲的江惠芳是一名退役軍中護士。她於1981年參軍,2009年退役回到家鄉,並於2012年成為東南亞社區觀測站(SEACO)的資料蒐集員。
ADVERTISEMENT
她向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表示,東南亞社區觀測站的資料蒐集員需要挨家挨戶進行家訪,因此她對彼咯村的情況瞭如指掌,即使對某些村民不熟,只要知道他們的地址,她也能記起他們。
“我也因此發現許多村內老人家不諳馬來文,所以不願意到政府診所去,寧願包車到拉美士的私人診所。”
她說,這導致老人家面對不便,也必須付出更高昂的費用。因此,她開始協助老人家,陪伴一些老人家到診所,成為老人家與診所之間的翻譯員。每一次陪同長輩到診所看診,需花費1至1小時30分左右的時間。
她也會提醒長者準時吃藥。“一定要提醒老人家吃藥,同時只要有問題就要立即看診,千萬不要拖延,以免病情變得更嚴重。”
她舉例曾在進行家訪期間,看到一名村民一直咳嗽且臉色非常不好,但家屬卻指沒問題,後來在她多番詢問下終於願意招來救護車,送院後才發現原來是細菌感染。
她也曾經與中醫到一名病患家中時,發現病患不適需送院看診但卻找不到救護車和車子,最後只能與中醫兩個人輪流推著病患到診所去。當時是上午11時,兩人推得滿身大汗,病患被診斷髖骨斷了。最終,該名病患也逐漸痊癒,令她大感安慰。
長期的幫助使村民在遇到問題時會想起她,向她求助。江惠芳說,彼咯地方不大,她接到求助電話後會立刻騎摩托車到村民家中瞭解情況。必要時,她還會騎摩托車到政府診所,請求救護車的幫助。
“有的老人家獨自一人在家且缺乏醫藥常識,面對問題如跌倒時就會撥電給我。有時候,村內路上發生碰撞事件,我也會接到電話。”
她說,通常都是家裡有人跌倒、中風或頭暈等問題。她經常提醒村民在就醫時要帶上醫生的信函和所服用的藥物,以便醫生能對症治療。
江惠芳提到,曾有病人到昔加末醫院看診時把醫生的信件遺漏了。回到彼咯時沒有信函,以致必須攜帶病患到診所清洗傷口,否則若要職員上門協助清洗傷口則每次需繳付150令吉。
“病人不良於行,如何帶到診所?若要每次繳付150令吉也是一筆龐大費用,我於是撥電到醫院查詢。院方隨後指能夠重新發函,只要家屬到醫院再次索取信函即可。”
除了村民們會向她求助外,政府診所方面若找不到病患,也會聯絡她尋求幫忙。
“政府診所經常會撥電提醒老人家定時前往復診或打針,但一些老人家看到陌生電話不敢接聽,導致診所職員無法聯絡上長輩。在這種時候,職員會撥電給我,請我幫個忙,我就到長輩家中提醒他們。”
一些村民或老人家生病了需要暫時性的醫療輔助品如病床、輪椅、助行器等,江惠芳獲悉後會主動為村民尋找這類協助。
“我若知道了就會向慈善團體如瞭解,看看有沒有合適的輔助品能暫時借給病患或老人家使用,這樣就不必花錢購買。”
她提到,一些病患家屬會在病患逝世後,將一些仍可使用的用品如紙尿片等交給她,由她協助處理。
除了彼咯新村的村民之外,附近數個馬來甘榜村民也熟悉江惠芳,若面對問題時也會向她求援。
江惠芳一再強調,社會需要各界的幫助。她儘自己所能提供協助,只是其中一環,希望更多人能加入,為社會做貢獻。
“鄰居、朋友、孩子、社團等,不管哪一個方面都要一起協助,要多留意身邊人,這樣就能及時伸出援手。”
她在訪談中提到一些獨居長者逝世後隔了一段時間才被發現的情況。她說,老人家若要出門可通知鄰居,鄰居平日裡若發現有任何異於尋常的情況也要立即瞭解情況。
她還說,彼咯的村民們都很有愛心,她只是用嘴巴幫忙翻譯、溝通,實際上是村民們在出力。
江惠芳今年3月因家人進行手術而到吉隆坡照顧家人,較少時間在彼咯。這段期間她仍舊接獲一些求助電話,只要能力所及,依舊會貢獻一份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