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鑾22日訊)貧病交加的中老年人常難以保障生活品質,但若能通過專業人士的協助,緩解部分病痛,將為他們的晚年生活帶來一絲安慰。
本期《善心美事》介紹的是居鑾德教會紫鑾閣從5月開始設立的復健中心,該中心協助貧病人士免費獲得物理治療師的協助,讓他們有機會接受物理治療。
ADVERTISEMENT
運作半年以來,已有約60名患者接受治療,其中大多數為貧困的中風患者。在長期的物理治療下,許多患者的身體狀況逐步改善。
居鑾德教會紫鑾閣租用了一家由醫生開設的物理治療中心,這家中心曾是居鑾首家物理治療中心。如今,中心已轉型為慈善機構,實現了為貧病患者提供免費物理治療的目標。
目前,中心聘請了兩名物理治療師,每週工作6天為患者提供治療。部分患者每週需接受2至3次治療,而所有貧困患者均可免費獲得治療。
自上個月起,中心還在每週三安排中醫師義診,提供針灸、拔罐等基本中醫治療,旨在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進一步增強物理治療的效果。
彭志強:老年人的生活亟需獲得關注
居鑾德教會紫鑾閣閣長拿督斯里彭志強指出,隨著社會逐漸老齡化,加上很多人的兒女不在身邊,老年人的生活亟需獲得關注。
他說,很多老人在人生的後半程都會面對身體各處疼痛的問題,若家境殷實能接受良好治療屬於幸運,若不幸家境無法負擔,往往無法獲得及時的治療。
也有的人家境一般,一旦中風或患上其他疾病後四處求醫耗盡積蓄。
彭志強說,該閣希望能為這些貧老做更多事,包括提供他們“有錢人才能做的物理治療”,改善他們的生活,而且受惠的人士來自各族,不僅僅是華裔。
“一些病人由於沒有機會做物理治療,身體狀況十分糟糕,如今得以進行物理治療時,只能減緩身體惡化的速度或維持不惡化已經是非常好了。”
他透露,該閣復健中心每個月的固定開銷達到2萬令吉,由該閣完全負擔,同時也獲得一些善心人士的捐助,只是尚無法完全應付開銷。
巫英香:申請免費復健需先家訪
復健中心義工主任巫英香表示,受惠人士除了包括該閣洗腎中心的病患、慈愛戶和居鑾一些慈善收容機構的老人無需家訪外,其他申請到該中心進行免費復健的人士都需要完成家訪環節。
她說,每次進行家訪,會仔細瞭解病黎的家庭收入與開銷,家庭狀況和需要,再進行會議通過。
如今在該閣復健中心進行治療的大多為中風病患,由於行動不便,若他們沒有家人協助載送,往往就成了需要挑戰的難題。
她說,不是每一位電召車司機願意載送行動不便的老人,當這些老人面對出行困難時,就會打退堂鼓。
因此,巫英香說,她偶爾需要親自去載送這些受惠人士,曾有一次剛把一名受惠人士送回家後,隔壁鄰居向她詢問是否也安排對方前往接受物理治療,她又把這名鄰居送往中心。
陳邦周:中西合併助改善病人身體狀況
已在該中心義診1個月的中醫師陳邦周,每週一天為病患進行針灸、拔罐等基礎的中醫治療。
他在受訪時說,一些病人長期接受物理治療後會進入瓶頸期,他希望通過中西合併的方式,協助這些人士改善身體狀況。
徐秋燕:轉型後離職當義工
協調主任徐秋燕原本在物理治療中心任職,該中心轉型後,她雖然離職,但選擇投入義工生活。
她說,工作內容可以說是相同,但也十分不同。
如今在該中心進行物理治療的病人以老人居多,需要協助安排他們的來回交通,否則一些病人若面對通勤困難,往往就會打退堂鼓。
徐秋燕如今主要在家照顧年邁的雙親,但她仍會撥出一些時間到該中心擔任義工,協調物理治療師和病人等的事務。
她說,自己仍希望能儘自己所能回饋社會,看到病人的逐漸進步也十分欣慰。
拉吉妮:轉型後工作變化大
其中一名物理治療師拉吉妮指出,中心自從轉型為非政府組織後,她的工作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她說,以前的病人相對經濟能力較好,如今大多為貧苦人士,病情也可能因為家境而有所拖延,因此她們需要花更多時間和耐心,為病人講解動作。
拉吉妮說,物理治療最重要的是病人願意在家中也配合,聽從醫生的吩咐在家重複他們所指導的動作。
因此,她需要更為耐心和重複講解這些動作,讓病人清楚瞭解和願意配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