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佳蘭20日訊)邊佳蘭五灣培民學校成立二十四節令鼓隊,全校11名學生都加入成為鼓隊一員。
該校今日在五灣新鳳山廟大禮堂舉行二十四節令鼓隊成立儀式,並邀來哥打丁宜縣教育局副局長諾阿佔主持開幕禮。
ADVERTISEMENT
諾阿佔稱讚培民學校雖然只有11名學生,但是在校長和老師的教導下,學生們的學業及課外活動表現都很棒。
“培民學校的11名學生都是鼓手,十分難能可貴。”

不過,他認為,該校若能邀請五灣國小學生參加鼓隊會更理想,因為學生們可從活動中互相交流,藉此提升應用馬來語的能力。
同時,他也鼓勵家長在家中多跟孩子說馬來語,以加強孩子的馬來語表達能力。
培民學校校長吳福源指出,該校成立二十四節令鼓隊除了是為弘揚華族文化擔負使命,也有意將它發展成邊佳蘭區的文化品牌。

家協主席梁文傑說:“培民雖小,卻有偉大的宏願成立鼓隊,希望它日漸茁壯,成為國內微型學校的典範。”
董事長林添福則指出,二十四節令鼓是值得推廣的活動,他感謝眾人鼎力贊助和支持,讓該校在短短2個月內籌到逾5萬4000令吉的活動基金。
其他出席嘉賓尚有:哥打丁宜縣教育局副局長卡瑪和依薩、五灣國小校長阿曼、四灣前村長許明光、哥打丁宜縣7所華小校長,以及邊佳蘭市議員楊進學、林勇志、李美清、陳鼎超、邱奕順和蔡勝煜等。
儀式上也有豐富的節目呈現,包括該校學生準備的迎賓舞“蘑菇舞”,以及該校、育華學校、新山鼓隊及邊佳蘭德教會紫煥閣鼓隊帶來的表演。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和丰讯)2024年YB吴家良杯圆满落幕,和丰兴中华中二十四节令鼓队凭借震撼人心的鼓艺表演《花木兰》荣获佳作奖,该作品以鼓声演绎千古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英勇故事,融合力与美的节奏艺术,此番成就也展现队员们的辛勤训练与全力付出的坚韧与决心。
出征吴家良杯荣获佳作奖
该鼓队选取《花木兰》作为主题,队员们利用鼓点的快慢、强弱、轻重,塑造花木兰从普通少女到英勇战士的成长历程,让整个故事在鼓声与舞蹈的交错中生动呈现。
黑红色战袍气势非凡
比赛当天,该校令鼓队以整齐的黑红色战袍登场,气势非凡。随着第一声鼓响,整个舞台顿时充满了紧张与期待。鼓声由轻缓渐渐转强,呈现花木兰从少女时期至踏上战场的心路历程,接着以精准的鼓点模拟出马蹄声、军队前进的步伐,营造出浩浩荡荡的出征场景。
当鼓声突然加快,战斗场景正式展开,队快速而有力的鼓点展现战争的激烈。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巾帼不让须眉”段落,鼓手们围成一圈,以交错的击鼓呈现花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身影。队员们手起鼓落,鼓槌翻飞,节奏变化极富张力,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朱伟鸣:用鼓声节奏表达情感
指导老师朱伟鸣指出,《花木兰》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经典的《木兰辞》,团队希望通过鼓声表达花木兰的内心世界,展现她代父从军的决心、征战沙场的英勇,以及凯旋归来的荣耀。相比传统的戏剧表演,二十四节令鼓能够更直接地用节奏表达情感,让观众透过鼓声感受剧情的跌宕起伏。
他受访时表示,这次比赛让学生们学习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得到了成长。他也希望团队在未来会继续努力,在下一届比赛中更上一层楼。
“我们希望能让二十四节令鼓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成为一种具有现代艺术表现力的舞台艺术。这次比赛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期待未来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二十四节令鼓的无穷魅力。”
刘蔚琦:汗水铸就佳作
队长刘蔚琦指出,该校令鼓队从半年前开始筹备此次演出,从创作、编曲、队形编排到鼓点训练,每个环节都经过精心策划与反复磨合;在训练初期,队员们需要熟悉整个故事情节,并在鼓点的编排上不断调整,以确保节奏与故事发展紧密结合。
她说,由于《花木兰》包含了战斗、征程、思乡等多个情感层次,因此鼓点的设计格外复杂,这是指导老师和成员之间共同研究不同鼓点节奏的成果,以精准呈现每一个情节。
她也表示,除了基本的鼓艺训练,队员们还需要进行体能训练,以增强手臂力量和耐力。由于二十四节令鼓表演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击打,每次排练结束后,队员们的双手往往布满水泡,手臂也因长时间敲击而酸痛不已。然而,尽管训练异常辛苦,没有一名队员选择放弃。
战斗场景最难演绎
她也分享,最困难的部分是战斗场景的呈现,队伍须用鼓声模拟战场上的紧张氛围,同时保持整齐划一的节奏,既要展现战斗的激烈,又不能让鼓声显得杂乱无章。
“经过无数次的练习,队员们逐渐磨合出最佳的节奏感与队形,使表演更加流畅和震撼。同时为了提升队员们的实力,该校亦安排了与其他学校的集训。从此次集训中,队员们明白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并加以改善,以在比赛中得到佳绩。”
“这次比赛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每一次排练的汗水,每一次敲击的疼痛,最终都化作了舞台上的光辉时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