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日訊)機器也能炒出小販美食?工程師轉行當小販,自己卻不掌勺,而是用機器炒福建面,希望有助保留當地美食文化。
《8視界新聞網》報道,53歲的洪集豐一年前辭去全職工作,轉行當小販,最近在瑪格烈市場(Margaret Market)開了一個福建面檔口。不過,他沒有親自下廚,而是用兩臺機器,炒出一盤盤的福建面。
ADVERTISEMENT
希望能讓每一盤面味道一致
洪集豐受訪時說,之前一直看到當地小販無人接手而結業的消息,擔心再過幾年,當地小販美食文化會消失。
“所以我就決定,在沒有人肯做這個行業的情況下,我必須選擇依賴機器。試一下,看行得通嗎?”
他透露,從小就對烹飪感興趣,福建面的食譜也是自制的。他從中國引進兩臺機器代勞,希望能讓每一盤面的味道一致,從而保留都能夠地美食文化。
洪集豐認為,小販行業辛苦,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做,但有了機器代替炒麵的工作,可以減輕工作量。
“人是有弱點的,我親自炒過30盤福建面給我的好朋友吃,炒到第20盤,我的眼睛真的是很痛,我到第20、30盤,我會隨便炒。機器它沒有這個問題,它炒100盤都是一樣的炒法,所以它能保持味道一致,我覺得是機器最大最大的好處。”
還在研究如何炒出鑊氣
福建面的靈魂之一就是鍋裡炒出的鑊氣,受訪的食客就指出,洪集豐的福建面味道還可以,但是鑊氣不足。
多數受訪食客說,可以接受機器炒出的福建面,但也有食客說,喜歡手工做的食物,因為比較有“古早味”,因此不能接受也不願嘗試機器炒的福建面。
洪集豐坦言,要用機器炒出鑊氣是目前最大的挑戰,他還在研究當中,每天都會收集顧客的反饋,晚上再重新研究和調整機器設置。
“我覺得給我14天的時間,我能把那個鑊氣大概做到我要的程度。”
他也表示,很感激附近居民願意捧場和包容,很多人也會給予反饋,讓他進步。他也碰到一些廚師上門,給他建議。
小販或可收機器為徒
有機器代勞不代表攤位完全不需要員工打理,一些工作如煮蝦和剝蝦,還是得用人工來做,目前機器所能代勞的只是炒麵的那個過程。
洪集豐相信,隨著科技發達,未來會有機器完全可以代替這些工作,希望在未來兩、三年內,機器也能做到備料的工作。
他也指出,如果要把新加坡小販美食推廣到國外,不一定能在海外請到正宗的廚師,因此如果能用機器人制作已設置好的食譜,將能輕鬆地把道地美食帶到更多地方。
他未來的目標是在國外開設新加坡小販美食的餐館,推廣新加坡美食。
“我希望那些有經驗的小販能收它(機器)為徒,像是把手藝傳承給機器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