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18日訊)沙令五顯宮華光大帝與馬來西亞大同書院首度聯辦文化交流會,從田野調查到信仰和宗教的學術與文化交流,探討馬新兩國神廟供奉華光大帝所提倡的孝道精神。
這場前所未有的交流會,由沙令五顯宮華光大帝廟主辦、馬來西亞大同書院協辦,今日在五顯宮盛大舉行,獲逾百名善信踴躍參加。
ADVERTISEMENT
現場進行敬香儀式、誦唸佛經、誦唱讚歎佛頂尊勝陀羅尼咒威神力聖歌、施吃法會及放生活動。
大會也特別邀請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辜美高博士,分享“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民間信仰研究”,深入剖析華人信仰的歷史與現狀。
東南亞華人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中文系副教授及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研究員許源泰博士,也受邀到場講解“中華孝道與華光大帝”,通過闡述華光大帝的救母事蹟、佛教中的目蓮救母及地藏王菩薩救母等典故,詮釋中華傳統的孝道精神。
他強調,儘管中華傳統三大支柱儒、釋、道文化傳承有異,卻不約而同地推崇孝道,故謂“百善孝為先”孝者德之本也。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首先子女應照顧好自己的健康,不讓父母擔心也是一種孝道,其次是出人頭地,以及忠孝成一體,體現忠孝核心價值觀與人品。”
他也指出,華光大帝(五顯靈官)雖屬道教神靈,卻有佛教色彩或稱“華光菩薩”,而且華光大帝為救母親捨生忘死,經歷險難,感人至深,與漢傳佛教盛傳的目蓮救母、婆羅門女救母類似,有異曲同工之處,均為中華傳統中孝子救母的典型神衹,受人尊重,香火鼎盛,符合倫理。
士乃州議員黃勃揚和古來國會議員特別助理張浚榕也出席了交流會。
其他出席者包括沙令五顯宮華光大帝廟主席餘漢軒、副主席黃承益、執行顧問何繁洲、義工餘雲月、新加坡藥廠經理辜美立、馬來西亞大同書院理事戴慶華,以及沙令五顯宮華光大帝萬壽寶誕暨創廟84週年慶委會籌委會副主席莊志成。
餘漢軒披露,這是五顯宮首次與大同書院聯辦活動,希望能促進華族文化交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馬來西亞華人神廟總會會長拿督張錦昌致詞時說,大馬華人社會迄今已傳承數代人,不論在經濟、教育水平上都有不俗表現與提升,然而在信仰,尤其是神明信仰文化上,依舊脫離不了認知模糊、各自為政的局面。
他說,目前國內的神廟與管理層,一般都缺乏對神明文化信仰的認識與考究,大半神廟領導較為關心的是神廟的香火,一小撮則不斷考量功利方面,令坊間誤將神廟與商業劃上等號,對神廟產生避忌與排斥。
“國內神廟組織多不勝數,遺憾的是,大半神廟領導或善信,對於所祀奉神明的來歷、神格、祭祀儀典、神廟的歷史背景等,都不甚知悉,往往因此被人灌以神話迷信的看法。”
他認為,我國神廟組織迫切需要進行思想及素質變革,讓傳統神廟在祭祀文化上更豐富,組織管理上更現代化,不過前提是神廟理事會互相往來與交流,安排專業學者講課、組織考察團及訪問友廟等長知識的活動,才能促進神廟領導人及善信對民間信仰與神廟管理的認識。
“神廟領導組織不必消耗太大精力和資源在大型卻虛妄的活動上,反之,應在傳授神明信仰精神文化知識上,再加把勁 。”
張錦昌也強調,大馬是東南亞許多國家中,保留神廟特色最完整的國家之一,這個特點必須傳承下去,以讓我國的多元色彩得以維護和延續。
他認為,傳承神廟的傳統與文化,除了需要有開明的政府、能幹的領導外,也需要有年輕人的參與、認同和傳承,神廟信仰才能萬古長青。
他也深信,神廟組織必須要有內涵、歷史典故和文化意義,具備文化厚度,才有傳承的價值 。
“神廟組織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數字化時代神廟可透過科技的便利發揚神廟的文化和精神,同時也可通過資源整合共享有形或無形的資產,以讓神廟的特徵獲得完整的保留及傳承,以展現我國多元宗教的色彩 。
他也鼓勵神廟組織舉辦有意義的活動,如介紹神明典故的活動、神廟建築的導覽活動以及國內外神廟文化影片共賞活動等。
他指出,神廟不僅引人棄惡揚善,也吸引年輕人、學者和遊客等前來參觀和了解,這有助於傳承神廟文化,推廣和發揚正確的信仰,讓人們擁有正面、正信和正念的思維。
馬來西亞大同書院秘書兼領隊楊芳儀受訪時透露,交流會能讓普羅大眾更瞭解民間信仰與文化,而且交流和分享的用詞不會太深奧。
她希望有一個大同的願景,與不同的神廟、道觀、佛教組織互相交流。
“大同書院今年在泗隆購置一片10英畝的地段,目前在籌款和準備教材的階段,希望在5年內完成目標。”
她說,大同書院將以田園式學院,歡迎任何宗派人士前來交流。
她也披露,大同書院將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萊佛士人文學科講座教授丁荷生出任院長,而副院長則由許源泰博士出任。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