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應邀到哥打丁宜新哥打學校參與該校與新加坡法國學校的文化交流活動。
ADVERTISEMENT
柔佛州華小與外國,主要是新加坡和中國的小學交流,始於約10年前。
新加坡和中國師生都能以華語與我國師生交流,即使要用英語交流,我國華小當中,也不乏能掌握基本的英語會話的學生。
因此,在疫情過後的這幾年,外國小學到柔佛州華小參訪並進行文化交流,已漸趨普遍,不再侷限於大城市的學校。
如今新加坡法國學校到訪,對位於新村地區的新哥打學校是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它標誌著新村的學校,開始走向新加坡和中國以外的國際文化交流。
法國學校訪問團成員都是法國籍的教師,學生的家長是在新加坡就業的法國人,在雙語政策下,除了法語,師生也通曉英語。
新哥打校方安排了三語的司儀,分別以華語、英語和法語主持交流儀式。
校長黃賽珠堅持以華語致歡迎詞,她要讓外國學校師生知道,講華語是我國華小的特色。而後,她的講詞才由司儀翻譯成法語。
新哥打學校有一位在大學選修法語的教師李曉薇,她的法語很流利。
我從法國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的神情中,感覺到他們在柔佛州的華小,能夠聽到司儀以法語與他們交流,應該是“倍感親切”
在文化交流的環節,法國師生演繹法國歌曲,並用圖片介紹法國的地理位置、它的特產和美食,新哥打學生則演奏烏克麗麗娛賓。
新哥打華小的師生也分組向法國師生介紹我國的各族文化,一同製作華族的燈籠和印度族的“米繪(KOLAM)”、製作馬來美食,包括馬來糕和沙爹等,讓兩校師生品嚐。
我看到在今天的交流活動,兩校師生都感覺收穫滿滿,相信他們都能在類似的國際文化交流中開拓視野,並留存美好的記憶。
投稿須知:
■來稿可電郵([email protected])至本報新山辦事處;
■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必須附上真實中英文姓名、身份證號碼、通訊地址與電話、電郵網址,以及銀行帳號(匯稿費用);
■投稿內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種族等敏感課題;
■字數限800字;
■編輯對來稿內容,有修整的權力;
■本須知若有未盡善處,本報有權隨時增刪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