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6日訊)香港畫家鍾情於大馬的小鎮市景,疫情前後近乎每年都會飛到馬來西亞不同的小城鎮,尋找小市民的生活足跡入畫,邊尋美食邊感受這裡濃濃的人情味。
符聞一(59歲)自2009年首次與家人帶著母親到檳城旅遊,沒想到這一趟旅程竟勾起了他兒時的熱忱,從此每年必定會到訪馬來西亞一趟,展開他的寫生之旅。
ADVERTISEMENT
“每次過來(馬來西亞)都不會錯過(寫生的機會),都會作畫。”
他說,當時到檳城旅遊並沒有想過要寫生,只是母親走累了要在酒店稍作休息,於是他趁著空檔到街上買畫紙,以寫生來消磨時間。
讓符聞一愛上在大馬寫生的旅程,最大的原因是這裡有許多香港看不到的老舊建築和街景,也有他愛吃的美食,並且能夠接受本地辛辣的馬來餐和印度餐。
“我來了很多次,我很喜歡這個地方,這邊的人很好,特別喜歡這裡的食物,喜歡吃,所以我來到這邊就找吃的、找畫的,我就覺得很享受。”
符聞一回憶他初次到訪檳城時,發現當地有許多老舊的建築物,年齡甚至比他還要老,他看著特別喜歡。
他說,日常生活看了太多現代化的建築,如今看到本地這些老舊建築物,令他感受到本地華人先賢在大馬奮鬥的故事。
符聞一對現代化建築和大型商場不太感興趣,反而喜歡看漁村、小鎮、老房子、老店、路邊攤、小販,口裡不斷複述後者“很有意思”。
他在寫生時喜歡從旁默默觀察當地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尤其在巴剎觀察商販與顧客的對白,直言“非常有趣”。他擅於觀察生活中的每個小細節,將這些場景入畫。
他說,若有機會,他喜歡逛本地的市集和巴剎,比如他在芙蓉吃早餐時,發現樓下的菜攤售賣的蔬菜五顏六色,非常好看。
“記得以前去砂拉越,當地有個星期天市集,小販都會將收成的辣椒排得很整齊、漂亮。”
符聞一這趟旅程也去了彼咯,並在當地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檔口。有一天早上,他坐在一個售賣馬來糕點的檔口旁作畫,檔主是一名巫裔婦女。
他形容,該檔口很簡陋,檔口前還有五六名顧客正排隊購買糕點,檔主一邊準備糕點,一邊回過頭與他談話,詢問他幾歲、從哪裡來,才發現原來檔主與他同年。
“我畫完後,檔主還送我幾塊糕點,當天我畫得很開心。”
“有一次在淡邊畫完後,小販送我一杯菊花茶。”這些微小的舉動,都讓符聞一感受到大馬濃濃的人情味,成為他快樂的泉源。
符聞一在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執教水彩課程,進修者大部分為在職年輕人和退休人士,而他本身也有開班指導退休人士作畫。
適逢學院2個星期的學期假,他前一晚教完課,隔天就飛到大馬展開寫生之旅,結束旅程後又要準備開課,因此他每次只能趁著學期假“出走”。
在大馬逗留的2個星期,符聞一在新山友人陳文祥的協助下,展開南馬火車行,從雪州焦賴一路搭火車到柔佛新山,間中也停靠多個城鎮作畫,平均每天至少作一幅畫,最多有三四幅畫。
他也到訪柔佛州多個小鎮,包括:新邦令金、嗎什、永平、班卒、玉射、武吉甘蜜和東甲、拉美士。
“每個地方都不一樣,有些地方很小,當地人生活節奏很慢、很舒服的樣子,也很輕鬆。”火車行讓他看見許多不一樣的人事物。
早年曾有作油畫的符聞一自嘲性子比較急,年紀越大越沒耐性,只想著趕緊畫完再來畫下一幅,因此選擇作水彩畫,也會選擇類似A4尺寸的畫紙作畫,平均一個小時可完成一幅畫。
“一般不會畫大的,因為畫大幅的時間會太長;畫小幅的可以多畫幾張就很開心,多畫一張就好象‘賺回來了’。”
他說,本地有許多街景素材讓他作畫,因此寧可選擇尺寸較小的畫紙作畫,如此一來就能多畫一些不同的街景。
符聞一教畫已有10年的時間,在這之前是一名音樂老師,如今全心投入教畫和寫生。
他說,從小就開始接觸畫畫,但到了10多歲就放棄畫畫,專心學音樂。
暫停畫畫近20年,他10年前決定重拾畫筆,只因觀看了一名畫家在訪問中分享道,其視力在80多歲後逐漸衰退而影響作畫,點醒了他要趁早作畫。
馬來西亞是他到訪寫生最多次的國家,之前曾到訪中國、英國、法國及威尼斯。
符聞一此趟寫生旅程講求輕便,他只帶了3支水彩筆、數支鋼筆和些許畫紙,顏料都是擠在水彩盒上,走到哪、畫到哪,畫紙不足時就在本地補貨。
他說,由於這次搭乘的是廉價航空,在沒有額外加購托運行李的情況下,他只能儘量讓7公斤的手提行李精簡,否則他會多帶一張可摺疊的凳子。
“我習慣坐著作畫,如果有凳子,選景的選擇就會多一些,否則需要找地方坐下來才能作畫。”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