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评论

|

柔佛透视

|
发布: 5:01pm 14/08/2024

林英翰

再思考,是美的沉思的意义

林英翰

再思考,是美的沉思的意义

林英翰 | 再思考,是美的沉思的意義

《美的沉思》是臺灣美學大師蔣勳對中國藝術的書寫,《美》自1986年出版以來至今已近40年,數十年來已多次再版,可見相當受落。

《美》著墨於中國藝術的各種藝術媒介,包括青銅、陶瓷、書法、水墨畫、玉石和敦煌壁畫等,探討著每一種藝術形式的起源、萌芽、發展和演變,讓人看到中國藝術的“生命軌跡”。

ADVERTISEMENT

以中國繪畫為例,進入不同的朝代,入畫內容和題材還會有不同的變化,例如唐代時主要以人物入畫,宋代則轉為山水,明末清初則又發展出文人畫,文人畫到近代時又演化為市民繪畫,每個朝代更迭都會有新火花,新可能並延續至今,讓人看見生命力。

《美》也有比較中國藝術和西方藝術的不同。以畫為例,中國繪畫的特點是“移動視點”,西畫則是“一點透視法”。簡單來說中國繪畫是以長卷或手卷方式來分段閱讀或欣賞,慢慢從右邊開展到左邊,移動式的觀看每一個打開的畫面,讓人期待著逐漸打開的畫面會有什麼東西看,讓人賞畫時還多了一份情趣。而西畫則是單一畫面,畫框裡框著的繪畫直接讓觀賞者“一眼看完”。

蔣勳在《美》中這樣寫:中國藝術努力使藝術成為一種觀念與哲學。長卷的展放與收卷,展示著“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這是指長卷的畫面逐漸打開時,每向左展放一點就如畫面“生”出來般讓觀賞者看見,而收捲回去的部分又如“死”去般的落幕,畫面來到最後又能與開始時的畫面互相呼應和連接,生生不息,不斷循環和重複。

以《韓熙載夜宴圖》為例,全畫共分5為段,每一段除可獨立欣賞,前一段和後一段又彼此連接,互相貫通,最後一段眾人依依不捨不肯歸去的“散宴”,又彷彿可回接到第一段的“聽樂”,循環進入夜宴裡笙歌。

《韓》的展放和收卷也在展示著時間,而時間是“圓”的,一點的起可以是開始,也可以是結束,即是始,也是終,無限循壞。所以,看中國藝術,尤其是長卷畫,不只是看到“畫”本身,還能體悟出一種觀念和哲學。

蔣勳寫得好:當藝術升高成為觀念或哲學後,才能放棄聲音的、色彩的、形狀的、動作的各種賣弄,而歸回到對聲音、色彩、形狀和動作的再思考。

我想,再思考,是美的沉思的意義吧!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