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者與被騙者的心態幾乎是一致的,因為“貪”。
受害者的貪婪主要是被詐騙分子的花言巧語所迷惑,認為不需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得到高回酬的金錢,因此上當而賠上畢生積蓄。
ADVERTISEMENT
反之,詐騙分子的貪婪,往往看中心存貪圖賺快錢的年輕人、有積蓄的老人家、沒有社會經驗的學生等。
詐騙集團如今也已經跟上時代,詐騙手法也跟著進步,區區一條網絡鏈接,只要受害者隨手點擊,便可以輕易盜取手機資料、銀行資料、任何賬號密碼等。
再來就是人工智能(AI)科技的普及化,詐騙分子甚至可以利用這個技術,冒充任何人撥電給受害者,使受害者以為是自己的親朋戚友需要金錢協助,結果把款項匯入詐騙分子提供的戶口,經查證,親朋戚友完全沒有向受害者借錢財,頓時恍然大悟自己被騙。
數字時代的到來,可以帶來極大方便,但是也有利與弊,許多樂齡人士因對數字科技缺乏認識和不理解,往往掉入陷阱。
我遇過一位樂齡人士接到假扮銀行職員的電話,結果把所有銀行資料透露給詐騙分子,導致信用卡被盜刷、存款被盜提。
再來就是陌生郵件發來的鏈接,這些鏈接往往都是詐騙分子用來入侵受害者手機、電腦,以盜取個人資料、線上銀行密碼等。
這些鏈接往往透過吸引人的字句,如:點擊以下網址獲取禮物、獎金等,來吸引受害者點擊。
這些字句都會吸引受害者嘗試點擊,詐騙分子就這樣輕易地盜取手機裡的資料,造成銀行款項莫名被轉走等。
以前人常說,把錢放在銀行最安全,如今錢在銀行,無端端地被掏空,加上檢查銀行系統也沒有發現有異常,只有把責任歸咎於受害者,造成受害者二度傷害。
政府以及國家銀行務必立法,對付與制止這類事情繼續發酵和發生,以免詐騙分子繼續作案,受害者繼續承受不必要的損失。
所以“貪”這個雙面刃,到底是誰的錯?自己的貪慾,還是詐騙分子的貪婪?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