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5日訊)新加坡的一項調查發現,三分之二的新加坡網民曾在社交媒體平臺接觸過有害內容,但只有不到三成的人向平臺舉報。
此外,網民接觸到的煽動種族或宗教緊張情緒,以及暴力內容顯著增加。
ADVERTISEMENT
《8視界新聞網》報道,新加坡數碼發展及新聞部今年4月,對2000多名15歲及以上的新加坡網民進行調查,以瞭解他們接觸網絡有害內容的經歷,以及所採取的行動。
調查涵蓋被列入互聯網行為準則的6個指定社媒,包括:臉書、HardwareZone論壇、Instagram、TikTok、X平臺和YouTube。
這些業者必須協助加強新加地的網絡安全,抑制有害內容通過它們的平臺散播。
調查顯示,74%的受訪者接觸過有害網絡內容,比去年增加9個百分點。其中,三分之二(66%)的受訪者曾在指定社媒平臺接觸過有害內容,比去年調查時的57%多。
他們當中,近六成是在臉書接觸到這些內容、四成半在Instagram、四成在TikTok、近四成在Youtube。
報告指出,雖然這可能同這些平臺的用戶較多有關,但也提醒人們這些平臺承擔著更大的責任。
調查也顯示,新加坡網民最常接觸到的有害內容是網絡霸凌和色情內容。
值得關注的是,網民接觸到煽動種族或宗教緊張情緒的內容,以及含暴力內容的次數明顯增加,各比去年多了13%和19%。
調查也發現,接觸有害內容的人當中,六成選擇不理會;約三分之一(35%)選擇屏蔽內容或賬號;只有四分之一(27%)向平臺舉報。
那些舉報有害內容的網民中,八成在舉報過程中遇到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平臺業者沒有撤下這些有害內容或凍結上傳內容的帳號;舉報後業者沒有提供跟進結果;以及業者允許被刪除的內容重新發布。
新加坡國立大學傳播學與新媒體系主任彭麗珊副教授認為,很多人都對網上有害內容習以為常,因此選擇不舉報。
“我認為其實第一步是要讓大家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降低有害內容的傳播,我們其實有能力盡量阻止他們的傳播。”
“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很多人有時候是看不到舉報有害內容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而這正是我覺得很多不同的平臺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平臺可以通過分享他們如何處理被舉報的內容或者賬戶,增加公眾的信心。”
家長也須正確地監控孩子使用社媒。
“我覺得家長和監護人需要很客觀地看待不同的平臺,也不要將平臺視為洪水猛獸,就是要了解他們的孩子是怎樣使用這些不同的平臺,積極地與孩子溝通。”
“家長也應該對這些不同的有害內容有一些意識,這樣才可以比較好地幫助他們的孩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