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創刊至今95年,一路走來有風有雨;我們經歷過停刊的低谷,也迎接了復刊的重生。一路走來,我們也感謝派報業同仁的風雨同舟。
迎來95週年報慶,《星洲日報》訪問了許多代理和派報員,讓讀者聆聽他們與《星洲日報》的故事,以及述說彼此間仍在延續的緣分。
ADVERTISEMENT
巴羅代理黃清國的《星洲日報》派報生涯,要從上世紀60年代說起,
他自入行起,每日便不間斷地派報,從騎腳車、摩托車,至今開車派報,令他不禁感嘆,一晃眼竟已為巴羅村民服務了58年。
由於初中畢業後不知從事何種行業,他便於1966年開始從父親手中接手售賣報紙生意,每日風雨不改地摸黑起身,挨家挨戶地把一份份“新鮮出爐”的《星洲日報》送到訂戶手中。
今年已年逾70的黃清國在受訪時透露,派報至今已有58年,期間共經歷4任社長,而早前一人搭火車到新加坡位於羅敏申路的報館面試時的景象,他至今歷歷在目。
“當時新幣與馬幣匯率一樣,剛接手生意,什麼都不懂,拿著一張寫著地址的紙,就到新加坡見發行部經理,就這樣接手報業生意到今天。”
由於早期父親售賣報紙,黃清國逐漸培養起閱報的習慣,每每放學回家,總是先拿起《星洲日報》,查閱當天的新聞,豐富中文詞量,練就一手端正的字體。
他說,早年的報紙是從新加坡用火車運送到巴羅,而他剛開始負責的地區包括梁站、佔美、聖德巴羅、彼格等,銷量逾80份。
剛開始的巴羅報量需求不多,只有巴羅大街及附近新村需要派報,當時的他騎著腳踏車在巴羅派報,每份報紙20仙,一個月報費6令吉。
他回憶起早年為了刺激《星洲日報》銷量,在當時領導們的幫助下,透過贈送報紙,來吸引村民們的注意,而銷量結果也確實令人滿意,銷量高峰期曾達到逾800份。
早前他曾在巴剎租個攤位售賣各源流的報章及雜誌,包括《星洲日報》,《小星星》、《大星星》、《學海》等,其中銷量最好的是《星洲日報》。
早上把報紙派完後,黃清國便到巴剎裡的攤位駐守至傍晚6時。
此外,黃清國在巴羅華小擔任查賬時,積極鼓勵小學生支持華社,多多閱讀報章。
“華社與報業的關係不可分割,大家風雨同舟多年,大人以身作則,教育小孩,培養起閱讀的習慣,從報紙開始。”
他鼓勵小學生閱讀《小星星》,偶爾也免費贈送《小星星》給小學生們,讓他們投稿作文,爭取把作文刊登在《小星星》的機會。
“其中一名學生投稿後被選中刊登,隨後獲得50令吉的獎勵金,他因此登門道謝,便開始訂購《小星星》。”
因此他希望小學生們從小培養起閱讀的好習慣,儘量在年輕的時候,吸收更多的知識。
他坦言,自己從未受過大學教育,但是希望後代都能從小培養起閱讀的習慣,儘可能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
他也察覺到,已有不少友族開始積極學中文,而作為華族,應更珍惜華文教育。
“做人不能忘本,因此鼓勵孫子們到華小就讀,並多多閱讀報章。”
派報過程中有數次救人經驗
派報過程中,黃清國也有過數次救人經驗,其中包括及時把孕婦送院生產、救起暈倒的婦女、把受傷的小孩及婦女送院等,豐富了他的人生體驗。
“這行業令我結識了不少好友知己,雖然派送報紙看似簡單,實際過程中需要多用腦袋記事,不然容易遺忘派報細節。”
他坦言,曾多次跌傷,而最嚴重的一次為2016年,當時不省人事,隨後送院接受治療,因此現在已不在巴剎攤位售賣報章。
“我很感恩現在的生活,年紀雖大,但只要還能做就繼續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