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新山3日訊)為日後的鱷魚保育區做好野放準備,一項野放鱷魚的研究,以及統計柔佛州野生鱷魚數據的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
這項研究工作是由巴西古當市政廳通過轄下的“巴西古當鱷魚窩(Sarang Buaya Pasir Gudang)”於2013年展開,最初的研究工作是觀察鱷魚的行為,瞭解鱷魚的動作是害怕還是處於攻擊模式等。
負責研究工作的巴西古當市政廳野生動物官達納拉什,他對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說,研究工作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訓練圈養的鱷魚,第二階段則是教育和灌輸人類“鱷魚智慧(croc wise)”,學會與鱷魚和平共處,同時避免遭到攻擊。
他說,研究工作的最終目的,讓圈養的鱷魚迴歸被列為保育區的大自然環境,同時恢復它們的天性,學會捕獵而不是等待餵養,明白人類不等同食物等。
他說:“更重要的是,教育人類與鱷魚和平共處,不要捕殺它們、盜取鱷魚蛋。”
“這裡的野放,不是指把它們野放至河流等地方,而是政府日後一旦規劃了保育區,這些鱷魚可以馬上融入保育區的大自然生態,懂得捕食、不會攻擊保育區的訪客。如果保育區有了才開始相關的工作就太遲了。”
他表示,只有國家公園和野動物保護局才有野放鱷魚的決定和權力,“巴西古當鱷魚窩”只是負責研究工作。
達納拉什表示,他從圈養的鱷魚身上,發現鱷魚會在特定時間交配,他把這項數據,與收集到的野生鱷魚相關數據對比,竟發現十份接近。
因此,他可以從圈養鱷魚的行為,推敲野生鱷魚的行為。
但是,基於相關研究涉及國家公園和野動物保護局,因此他無法透露太多研究結果和數據。
達納拉什說,研究工作也包括統計馬來半島鱷魚的數據,因為目前並沒有這樣的研究工作。
他說:“在鱷魚保育、棲地保護的工作上,我們落後於沙巴和砂拉越,他們的數據是穩定的,不像這裡完全沒有數據,因此這也是展開研究工作的原因之一。”
“過去20年,登嘉樓、霹靂、檳城、雪州巴生的主要河流都受到大型發展的影響,卻沒有研究顯示該處頂級掠食者消失後,那裡的動物,尤其生態系統和食物鏈發生什麼事。”
達納拉什說,鱷魚擁有非凡的認知能力,它通過觀察習取相關知識,學習能力不遜於貓狗,同時它會透過解讀人類的肢體語言作出回應。
他說:“舉個例子,接觸鱷魚時,如果你因為害怕而顫抖或動作猶豫不決,鱷魚是會感應到的,並知道你害怕而攻擊你。”
他表示,人類也可以透過鱷魚在水中的肢動體作,瞭解鱷魚是否處於攻擊模型。
他說:“如果你乘船時,發現周邊出現鱷魚,但只有頭呈45度浮在水面上,這是鱷魚臣伏的樣子,因為它看見船的體型大過自己而膽怯。”
“若人類因為害怕拿物件攻擊鱷魚,就會引來鱷魚攻擊,因為它會覺得既已臣伏於你卻還被攻擊,所以就會反擊。”
“如果你發現水中的鱷魚,只有頭部、背部和尾部浮於水面上,這表示它處於攻擊模式,因為你已進入它的領地,這時只要離開就沒事。”
他說,鱷魚只會攻擊河岸附近的獵物,若一口咬不到獵物,它不會上岸追捕,而是很快地返回水裡,除非獵物跌倒爬不起來,它才會上前把獵物拖下水。
達納拉什表示,研究工作還包括抽取雄鱷的精液,再注入雌鱷體內讓其受孕,目的是瞭解這種方法的成功受孕率。
他說,若這種方式的成功率相當高,可用在繁殖瀕危的馬來長吻鱷身上;研究工作明年展開,希望屆時能和馬來西亞國立大學、登嘉樓大學的學生合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