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豐盛港12日訊)從100條”小吉羅”演變成今天的生態教育旅遊景點,漁場養殖人哈納菲父子注入12年心血,讓”熱帶珍珠”在柔佛州大放異彩!
這家位於豐盛港甘榜亞逸美拉的生態農場,也是全馬首個以水泥池人工養殖法,成功培殖藍色與紅色吉羅魚(Ikan Kelah)的養殖中心。
此外,它早在2020年,在第十二大馬計劃中,被當局圈定為吉羅魚養殖的諮詢及研究中心,以便配合漁業局制定長短期計劃的方針,也有不少國內外的大專學府研究機構到訪其養殖場進行研究。
該生態農場創辦人莫哈末哈納菲(61歲)日前接受《大柔佛》社區報訪問時表示,生態旅遊計劃獲得州政府撥款30萬令吉,目前已進入最後階段的提升設施工程,預計可在今年六月開放。
他說:“這是一個集農基、漁業生態、旅遊與教育的休閒景點,也將成為柔州首個由私人經營、以吉羅魚為主題的旅遊景點。”
他說,今後遊客們可以入住農場內的小木屋,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觀賞美麗的吉羅魚,體驗不一樣的度假方式。
哈納菲解釋,吉羅魚屬鯉魚類,顏色分紅藍兩種,與砂拉越極負盛名的“忘不了”(Empurau,金吉羅)其實屬於同一基因的河魚,學名皆稱為Tor tambroides,只是因為產地及所賴以為生的食物不同,而被冠以不同的名稱。
他強調,無論是”忘不了”,還是吉羅魚,都是我國身價最高的河魚,已被列為受保護魚類,活魚更是不能隨意出口及捕捉。
他指出,藍吉羅至今只在興樓水域被發現,是非常罕見珍稀的品種,1公斤的市價可達1500令吉,被譽為“熱帶珍珠”。
他也透露,我國出產的吉羅魚在東南亞中最受國內外食客的歡迎,尤其是在中國、澳門、香港及新加坡等地非常受歡迎。在東南亞國家中,第二受歡迎的則是產自印尼的吉羅魚。
原為馬來報章通訊員的哈納菲和兒子法里斯(30歲),是在2012年成立養殖場,當初他從雪州烏魯冷嶽買回100只吉羅魚,在眾人不看好的情況下,在住家旁建了個水泥池開始養了起來。
“在此之前,吉羅魚只生長在隱密的深山河流裡,一般人對它所知不多,也沒有人想到可以把它養在池塘裡,但我對養魚很有興趣,覺得不妨一試。”
他們的吉羅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從剛開始的自我摸索、到小有成績時,卻遇上2020年因冠病疫情而實施的行動管制令,以致遭遇前所未見的重創。
他說:吉羅魚從2英寸魚苗成長為一公斤重成年魚需耗時2年半,期間耗費的成本如電費和氧氣配備,無從計算,所幸近年獲得政府大力推動和引進高科技養殖技術,前景才露出曙光。
柔州政府於今年2月,為豐盛港40家吉羅魚養殖場推出一項輔助計劃,當局將通過士姑來工藝大學的技術團隊,為業者提供技術支援,包括設計一套專屬的手機應用程序,方便業者監控水質、警報系統以及魚兒的生長情況。該局也保證每月支付逾1萬8000令吉給個別業主,用於回購養殖場的魚產。
通過上述計劃,養殖場經營者不僅獲得技術支援,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銷路的問題。
目前,該養殖場內建有逾十個大魚池,佔地2英畝,共養殖逾3萬條大小吉羅魚及超過500條“忘不了“魚苗及羅非魚。
據他指出,目前養殖場只是作為養殖吉羅魚及忘不了魚的魚苗,成魚方面,只是供本地需求,惟很少供應到餐館,相信多數人是買來養作觀賞魚。
據他了解,由於品種稀有兼肉質鮮美,即使是人工養殖的吉羅魚,每公斤要價都至少600令吉;而野生吉羅魚則每公斤從900令吉起跳。因為如今西馬的野生吉羅魚,只能在國家公園或者是一些深山河水中才能覓得蹤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