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5日訊)新加坡女童出生僅一個月就被診斷患有罕見的膽道閉鎖,首次修復術失敗後只能透過肝移植救命。所幸母親挺身而出捐四分之一肝臟,女童7個月大時做手術撿回一命,如今恢復顯著得以健康成長。
韓恩琦雖然年僅兩歲,卻已經經歷了兩次人命關天的手術。她出生僅一個月就被診斷患上罕見的膽道閉鎖(biliary atresia),即膽汁在肝中淤積導致肝臟硬化,肝臟面臨衰竭。每兩萬名新生兒中僅一人患膽道閉鎖,即使經過半個世紀的科學研究,致病誘因目前依舊不明。
ADVERTISEMENT
韓恩琦的父親韓壯(34歲,驗光師)受訪時說,女兒出生一個月後帶她到診所進行例常檢查時,被告知她體內的黃疸指數較高。他聽從醫生建議送女兒到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檢查,隨即確診膽道閉鎖。
作為韓恩琦的外科醫生,新加坡國大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小兒腎臟與肝臟移植計劃外科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馬裡(Vidyadhar Mali)客座副教授,先為她進行肝門腸管吻合術。約五六成的病患症狀能通過手術得到很大緩解不用換肝。
遺憾的是,韓恩琦術後兩個月,她的腹部積水愈發嚴重,肝功能開始衰竭,須進行肝移植。
韓壯起初想捐肝救女,不料檢測發現他的肝臟與女兒不適配,所幸妻子的適合。韓恩琦在2022年7月,也就是她7個月大時進行肝移植手術。
韓壯坦言,術後女兒最頻繁時得每週到醫院複診一次,康復過程也不乏艱辛。“起初她得服用十多種藥物,有一次我們喂藥時用了錯誤容量的湯匙,導致女兒體內某種酵素上升,需要留院觀察兩個星期。”
如今手術完成已一年多,韓恩琦可以蹦蹦跳跳,已是個健康的小孩,只需每兩個月回到醫院複診。韓壯欣慰地說,若情況允許,得到醫生們點頭,最快年尾就會送她到幼兒園讀書。
目睹妻女同進手術室 父:那是我的最低谷
父親憶述兩個最痛苦瞬間。韓壯說,他起初對膽道閉鎖這個病症不甚瞭解,直至醫生告訴他女兒需要肝臟移植才能活命時,他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我當下就哭了。”
他第二次落淚,是當他看著妻子和小女兒同時被推進手術室時。
“那是我的最低谷”。
韓壯夫婦並未抱怨命運,而是盡最大努力應對。韓壯說:“我的家人也囑咐我,不管付出什麼代價,花多少錢,都要給女兒治好病。”
他對主刀醫生馬裡和整個醫療團隊表達真摯謝意“幸虧有他們,我的女兒現在才能康復得這麼好。”
新技術提高精準度
韓恩琦的醫護團隊包括外科醫生、護士和綜合醫療保健等20餘人。鑑於她接受肝移植時僅7個月大,重量約為7公斤,她的身體能容納的肝臟大小和血管分佈,需要進行更準確地術前評估。
手術團隊利用了新興技術全息醫療(holomedicine),還有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測量女童身體可容納的肝臟大小,以更精確地進行術前準備。
在全息醫療設備的幫助下,醫生利用投射的器官三維圖像,能更加精準知道從母體身上取出的肝臟,有多少部分是韓恩琦所須。
新加坡國大醫院是新加坡唯一提供小兒腎臟和肝臟移植項目的公立醫院,目前已有7例這類移植利用了全息醫療做術前規劃。當中有四例是肝移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