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30日訊)新加坡手足口症病例有上升趨勢,綜合診所平均每天通報43起,無論是對比去年同期還是前一週病例,都增加超過三成,也是過去5年的最高記錄。
《新明日報》報道,新加坡衛生部每週的傳染病數據顯示,今年第20個流行病學周,即5月12日至18日期間,當地綜合診所平均每天接到43起手足口症病例,比前一週的每天33起多了約30%,對比去年同期的32起,也增加了約34%,更是過去5年有相關數據記錄以來的最多確診病例。
ADVERTISEMENT
據估算,5月12日至18日期間約300起病例,而2019年至2023年期間,每年每週的最多病例介於約70至220起,病例高峰時間並不固定,年初、年中和年底均出現過高峰。
新加坡國立大學兒童醫療中心小兒傳染病科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曾四敏說,雖然病例有所增加,所幸沒有出現比往年更嚴重的病例。
她表示,手足口症病毒可通過唾液、糞便和呼吸道飛沫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它也可能通過分泌物汙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她認為手足口症發病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人們普遍放鬆了衛生和安全措施,以及社交接觸增多;在兒童彼此有親密接觸的環境中,可能會出現感染群。
曾四敏建議家長和監護人密切關注孩子的情況,如果出現嚴重症狀,包括因攝入不足而導致的脫水、呼吸急促、疲乏、煩躁、嗜睡和頭痛,應及時就醫。
她也提醒家長、孩童和看護者應養成良好的手部衛生習慣,經常清洗、清潔和消毒共用的玩具和物體表面,以及身體不適時留在家中。
兒科專科醫生李志偉受訪時說,手足口症傳播一直都存在於社區,一般上是週期性,有時一兩年病例突然減少,或因早前感染的孩童具備免疫力,幾年後未感染的孩童或曾感染過的孩童免疫力降低,就會感染病毒。
“大部分手足口症病例的症狀都十分輕微,但罕見情況會出現嚴重感染,影響孩童腦部。”
李志偉也認為,保護孩子免於手足口症感染的風險除了“勤洗手”外,學前教育中心也須加強警惕,在出現病例時,加強中心的消毒程序。
家長:兩所毗鄰學前中心 前後現9起病例
受訪家長透露,兩名孩子就讀的毗鄰學前教育中心,前後出現9起手足口症病例,校方採取更加嚴謹的檢測。
育有1兒1女的潘燕玲(35歲,數據分析師)說,兒女分別入學住家附近的兩所學前中心,但兩所中心前後出現多起手足口症病例。
約3周前,小兒子所在的學前中心內的20名孩童中,就有4人感染手足口症,出於擔心,她曾暫停一兩天不送孩子上學,直到沒有新病例出現。
不料,一兩週後,大女兒所在的另一家學前中心也出現同樣請況,最早是發現一起病例,後來又出現4起。
她透露,學校採取更加嚴謹的檢測,每天都會檢查孩童的口腔和手腳情況,若口腔出現潰瘍或手腳出現紅點,就會要求孩童回家休息。
醫生:出現嚴重症狀 應及時就醫
兒科專科醫生指出,出現嚴重症狀包括因攝入不足而導致的脫水,須及時就醫。
新加坡衛生部發現,關閉學前教育中心對遏制手足口症病毒的傳播效果有限。
新加坡幼兒培育署在官網常見問答中作出上述答覆,原因是病毒在社區的兒童和成人中傳播,一旦學前教育中心重新開放,病毒就會再次傳入。
“要控制手足口症在學前教育中心的傳播,必須及早發現症狀並迅速隔離病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