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9日訊)死亡不是一了百了,而是生命的歸零。身為遺體化妝師的她秉持這個理念,在巧手為逝者裝扮儀容之餘,也馬不停蹄推動生命教育。
現年42歲的王艾琳來自麻坡,原本是銀行業的白領儷人,卻在11年前突然轉換跑道,投身到一個她形容為“三教九流”的殯葬業,當起了遺體化妝師。
ADVERTISEMENT
王艾琳:以敬畏之心助亡者
綽號“西瓜媽咪”的王艾琳日前接受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訪問時指出,因工作需要,她已慣於在血腥與細菌中作戰,然而她希望面對亡者和他們的家屬時,自己不會太冰冷,而是注入多幾分人情味,以溫暖家屬悲傷的心。
她說:“我一直都覺得殯葬業者在喪禮服務中扮演著綠葉的角色,所以我不僅當作是接一個工作,而是亡者有需要幫助,我們是去完成這項任務。”
為了實踐她的革新理念,近年來她多次進入社區和學府,包括小學,舉辦各種生命教育相關的分享會、講座或展覽。同時,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解釋有關遺體處理的議題,引導參與者體驗生死,以促進公眾對生命的尊重。
換言之,她已將殯葬教育之改革發展視為己任,她說:“當你有了想要做好做滿的使命,就會自然而然以敬畏的心做好送行這件大事了。”
死亡激發探索生命意義
在她的認知上,她指出,死亡除了在生物學上標誌著細胞活動和生理功能的徹底停止,也有另一層哲學和宗教上的意義,即死亡被視為生物存在的普遍現象,激發了對生命意義、個體價值、靈魂命運等深層次問題的探索。而她致力於推動的生命教育正是沿著這方向展開。
她認為,死亡不再是禁忌命題,既使是面對小學生,也可以侃侃而談,但基於照顧小小心靈的敏感,她都會從“寵物的死亡”來切入話題。
據她表示,她在加入殯葬業之始,就開始萌生此想法,但礙於資源有限,僅能通過社交媒體訊息傳達理念,一直到了近兩三年才終於有機會推出面向大眾的公益活動。
在接受訪問當天,她正忙碌籌備來臨週末在古來舉辦的“遺體處理簡介、殯葬司儀、職場身心健康講座”,在這之前,還有今年1月份和新紀元大學學生聯手辦的“歸零生死教育展”。
“然後在5月7日至9日,會有今年第二場公益活動,這是配合吉隆坡拉曼理工大學傳播與創意產業學院舉辦“蝴蝶之吻–無遺憾道別臨終關懷活動”我主講有關“遺體化妝師巧手送別”課。”
或許是她對工作的熱情感染周邊的人,也或許是她天生交遊廣闊的特質,使她在業界累積極佳的人緣,這從她每回辦活動時,能輕易在短時間內號召一眾支持者情義相挺即可印證。
她說:“我的朋友中彙集了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包括義工、安寧療護、生命規劃、法律、保險從業員和心理輔導專家等,每當我需要他們的配合,他們都是義不容辭來幫我,大家一起把活動搞起來。”
“生死咖啡館”觸動多人心靈
今年2月,王艾琳配合本地一家“生死咖啡館”,主導一項“躺棺體驗死亡”的活動,吸引了眾多來自殯葬業的朋友參與。
“雖然活動所用的是模擬棺材,但大家都深刻體會到生命和死亡的意義,尤其在談心環節提到“假如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會做些什麼?”這些都是能引人深思的課題,同時也觸動每個人的心靈。”
她堅信,身為遺體處理師不僅是為亡者修飾容顏,也應做好殯葬教育這件事,同時希望更多人來參與,因為最終受惠的還是無聲的亡者與他們的家屬。
與此同時,王艾琳也實踐照護幼兒生命的理念,在積善食物庫計劃下,為身患癌症的兒童籌措奶粉,或資助他們的教育費。
與家屬交流帶來許多感悟
在她的日常工作中,除了面對死亡的悲傷,與家屬的交流也帶給她許多感悟。常常在一場葬禮之後,她與家屬之間的關係會從專業服務轉變為真摯的友誼。
她也將愛心延伸至亡者家中年幼子女身上,持續關注他們的生活,在她的服務個案中,有丈夫驟逝的年輕媽媽帶著3個小孩,靠著賣黃梨餅謀生;她在得知這個家庭的狀況後,除了自掏腰包支持對方的餅乾生意,買了小玩具陪孩子玩樂;也把故事分享到臉書,號召親友團下單。
“我之所以分享這小故事是想要傳達正能量,雖然不幸的事發生在這小家庭,但生活還是要繼續;我也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來保護好和我做朋友的小幼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