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坡6日訊)你是否曾想過,自己來到晚年的時候會如何會看待這一生?或是你想要如何度過晚年生活,是繼續精彩或只願歲月靜好?
一名來自東甲縣坤蘭烏汝的93歲老婦,選擇了積極樂觀看待生活,同時也每天坐在傳統針車前,一針一線地用“愛”縫製各種包包。
ADVERTISEMENT
這名在孩子眼中充滿著正能量,且從不會怨天尤人的長輩,就是在18歲那年,從馬六甲嫁至坤蘭烏汝的娘惹——週四德。
周婆婆育有9名孩子、21名孫子及8名曾孫。本該過著含飴弄孫的晚年生活,但她並沒有停止勞作,每天清晨誦經後,就到屋外曬曬太陽及運動手腳,之後才開始縫紉,生活很有規律。
她把不要的布料整齊分類收藏,再根據包包的款式進行剪裁;儘管歲月令她彎了背部、皺了皮膚、眼睛已不太明亮,動作也不似從前敏捷,但她與針車為伍的場景,卻透露著一絲恬靜。
周婆婆說得一口流利的馬來文及福建話,臉上總掛著和藹可親的笑容,說起話來輕聲細語,不急不躁,讓人感覺舒服。
她表示,自從出嫁後,她就開始在夫家打點一家大小的衣食住行,包括為一家老少縫製衣服。
“那個年代大家都是自己縫製衣服,我就把舊衣拆開研究,就這樣慢慢學會了縫紉。”
當年,一家大小的衣服,包括日常衣物、孩子的校服及過年的新衣,都是出自她的手;而她,也總是在忙完整天的工作及孩子入睡後,才開始縫製衣服。
她笑稱,有時為了爭取時間及更方便,她還會為孩子們都縫製款式一樣的衣服。
或許是那些年的勞作,讓她在子女都長成後仍選擇縫紉,不同的是,她把縫製衣裳改為縫製包包,而孩子及孫子們的衣服也都已從市場上購得。
周婆婆多年來縫製的包包已不計其數,有揹包、單肩袋、水壺套子及小錢包等,她還會把一些布料上漂亮的圖案剪下,為包包添加色彩,絕不輕易浪費布料。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周婆婆會把包包讓給孩子及孫輩使用,也會贈予朋友,甚至遠在海外的孩子也會“越洋帶包”,把媽媽的愛散播開來。
周婆婆表示,縫紉可以打發時間,也能賦予原本被廢棄的布料新生命,讓她樂在其中。
除了縫紉,她依然主動承擔各種瑣事,儘可能不給子女添麻煩,更不喜歡串門子地東家長,西家短。
“我不喜歡說三道四,覺得是沒有意義和浪費時間的事。我喜歡正面看待事物,所以如果有人跟我投訴或說人四非,我也會好好勸告或開導對方。”
過去的生活經驗讓周婆婆知道,遇事時設法解決就好,怨天尤人往往於事無補。
周婆婆曾在2011年及冠病疫情期間進行腸道及心臟手術,尤其是疫情期間,家人無法陪伴在側,她在視頻通話時仍表現堅強,沒有露出不安或擔憂。
她當時也安慰孩子說“痛一點也沒關係,自己還好”,以免讓孩子擔心。
“沒什麼好怕的,也沒有遺憾。我的孩子都長大了,大家都過得很好,我這一輩子也不錯,所以離開就離開,沒什麼放不下的。”
豁達開朗的她是這麼看待手術,並笑稱當時孩子不在身邊,她就唸唸佛經,讓內心更加平靜。
週四德的小女兒林淑玲表示,母親待人處事的態度及數十年來的身教,深深影響著孩子們,讓孩子們家中都充滿愛,大家相處融洽,沒有婆媳等家庭問題。
“每次遇到問題,媽媽都會積極解決,正面看待,不會埋怨生活。”
她舉例,數年前的南馬大水災將家裡淹沒,當眾人忙著搬東西時,媽媽還不忘說笑來舒緩大家的情緒。
她披露,自從父親於2014年去世後,孩子們更珍惜母親,開始把“I Love You”掛在嘴邊,而媽媽也會回著“I Love You too”。
“我們會把愛表達出來,也會互相擁抱及親親。”因為這些舉動,讓周婆婆的家庭顯得格外溫馨及與眾不同。
她慶幸母親過著有意義的晚年,同時也依舊能把愛散播開來,讓孩子們感到幸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