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各籍貫的方言與華語,是中華文化兩大瑰寶。在中華民族原鄉及散佈全世各地的華人共同堅守下,如今已得到了最好的保護,並持續在發展。這在我們的故鄉馬來西亞,一樣沒有例外。
這兩大瑰寶,堪稱當今舉世歷史最悠久與最多人一直在使用的語言,對比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眾多其他民族方言與語言,更凸顯了它強大的生命力。
ADVERTISEMENT
而語言是否能永續存活,關鍵就在於在當代社會的生活中,還有沒有其可用性。實踐證明華人的方言與華語,在今時與今地仍有大可作為之處。在保持及維護華人這兩大瑰寶的征途上,新山華社可以毫無慚愧地說,對得起我們的老祖宗。
時至今日,以華語在新山通行率之高與全面,若與全馬其他大城鎮相比,不少人都會舉起拇指稱讚,非新山莫屬。
但,有人認為,華語在新山之所以風行,是因為新山與新加坡地理上的靠近,所謂近水樓臺,受其文化的覆蓋與滲透所致。
其實這是對新山歷史及其文化特色不大瞭解,而引發的一個盲點。
長堤對岸的文化,尤其是影視文化從上世紀70年代起無孔不入,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這全因馬來西亞這一方,單元文化政策蓄意執行的結果,造成了主要的媒介體如電視與電臺節目的可選性極少,新山華人無不對它敬而遠之。
反觀,長堤對岸這兩大媒體,華語節目之豐富多彩,新山人無不樂以觀賞與收聽(注:當年新加坡嚴禁方言節目的播放)。多年的接觸及感染,潛移默化的結果,無可避免加強了華語在新山的普及度。
在同一時候,新加坡也在大力推動“多講華語,少講方言”的運動,外溢影響最大的地方,莫過於僅一水之隔的新山。
新新關係日漸緊密,影響所及,新山華人尤其是年輕人日常的用語,習慣上都以華語為首選。
這是經過最少50年不斷積累的結果。
不過,單靠外因不足促成上述局面,沒有強而有力的內因為基礎,並作為導向,華語不可能成為新山華人最熱衷的溝通語言。
先賢於1913年創立的寬柔學校,雖為五幫共創,但以華語為唯一的教學媒介語,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之後進入上世紀80年代,擁有一大專、三獨中及五華小構成的寬柔學村成形,加上近28所其他華小相繼建成,並聨成一氣,華語一直在新山保持優先的地位,並得以進一步加強與鞏固。
新山華社另一特色,是五幫共和精神的強調,以及其地位的重要性從未動搖,方言一路來一直在扮演其舉足輕重的角色。
五幫共和團結精神,在今天的馬來西亞,也只有新山華社仍持續在言行上貫徹與發揚。
新山華社精明之處,在於善於配搭方言與華語兩者的關係,一為主,另一為輔,在重要的活動中,華語始終是主角,方言總是陪襯。
不過,近來隨著方言使用的重要性不斷被強調,並加強付諸實施,勢有重蹈當年新加坡在“多講華語,少講方言”運動中,嚴禁方言在大庭廣眾及影視節目中出現的錯誤之轍。
就近期所見,一些鄉團在舉行慶典大會時,不論司儀、會長或其他演講者,全程使用方言,放棄華語,經有越來越多之勢,甚至有人提議,內部會議也應全用各自的方言。
這並非健康的發展趨勢,新山華社實有關注與監督的必要。
總之,華人的方言與華語將永續存在,不過基於維護與加強華人的大團結,實應擺正其固有的主輔關係傳統,主席應以華語發言,至少也應華語與方言並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