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新經濟特區自去年提出,至今年1月11日馬新雙邊領導人共同見證、簽署諒解備忘錄,受到本地及新加坡各行業領域參與者、經濟分析師以及媒體關注,各方對這個特區充滿了期待,並提出不少建議。
首相安華近期也提到柔新特區有望刺激經濟增長,讓柔佛的經濟超越其他州屬。
ADVERTISEMENT
藉著這期專欄,我將闡述一些相信能改變柔佛經濟面貌的政策的個人觀點。
柔新經濟特區的基礎是依斯干達經濟特區,涵蓋了新山、古來及部分笨珍縣。這個我國首個經濟發展走廊,自2006年設立以來,通過大量政府獎掖及投資,已為柔南地區帶來加速式的成長。
特區也設立馬新部長級聯合委員會機制,定期討論加強柔新兩地經貿往來的各項舉措。
18年後的今天,我認為柔新經濟特區的成立,可被視為重塑依斯干達區發展理念的契機,吸取先前的經驗,補足還未實現的目標;柔新特區不應是簡單的依斯干達2.0計劃而已。
因此數項指導性原則是政府及政策規劃單位需要注意的:(一)柔佛州務大臣3月出訪深圳希望帶回的“特事特辦”精神;
(二)不純粹以政府獎掖及基礎設施投資作為拉動經濟的推手,而是通過政策導向,鼓勵私人企業深度參與及投資;
(三)避免過度的炒作而造成產業過剩或淪為地產行業遊戲而已;
(四)立足馬來西亞,放眼東南亞或區域市場;(五)深度結合柔新及國際產業鏈,直接惠及中小企業及兩地人民。
我們目前已大致確定特區內的重點行業,併成立了多個聯邦-州政府工作小組研討所需的政策。
主要的激勵措施其實已在馬新聯合聲明中列出,包括QR碼免護照通關、數碼化貨物清關流程、一站式投資協調及服務中心、人才培訓及發展計劃、雙邊聯合招商活動等。
透過加強商業聯繫和互聯互通、共建商業生態系統、經濟關係並促進跨境貿易是核心,柔佛與新加坡互補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同時,我們以深圳為例,它能夠在短短40年內從一個人口約30萬的小鎮發展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高科技大都市,除了仰仗吸引隔鄰的香港和國際資本入駐,推動自身經濟發展外,也重點關注創新,發展成“中國矽谷”。
因此,柔新特區成立的另外一個重點指導原則是必須具有前瞻性,把握未來趨勢,提前佈局相關領域發展。
我認為,這離不開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和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放等主流趨勢。
因此,我們需重點關注如何開發關於低碳經濟、再生能源、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前端科技的應用及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我們也極需充足、能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才有可能捉住這些趨勢。
因此,特區內前期對於人才的引進,以及中後期本地人才的培養都需有長期規劃,這或許也是協助馬來西亞面對人才流失這個老問題的契機。
最後,在歡迎柔新特區這項政策的當兒,我們也需謹慎權衡利害關係,確保本地人民的直接參與,創造高薪資高技術職位,加強整體競爭力,減少經濟高速發展可能帶來的一些衝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