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3日訊)近來金馬倫的蔬菜產量嚴重過剩,菜農們丟棄上百噸蔬菜的新聞讓不少人大感震驚,而最近異常炎熱的天氣正是造成這現象的其中一個因素。而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探悉,柔佛地區的菜農也同樣面對天氣炎熱造成蔬菜產量過剩,菜價暴跌的問題。
林仕偉:部分菜價稍微回升
馬來西亞菜農總會會長林仕偉在受詢時表示,面對產量過剩問題,柔佛州的菜農們則採取了減產措施。
ADVERTISEMENT
他指出,柔佛州在華人農曆新年前一直有下雨,農曆新年後就轉換成炎熱乾旱,這樣的天氣讓菜農種植的蔬菜迎來豐收,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讓菜價暴跌,再加上華人農曆新年過後不久遇上齋戒月許多小販暫停營業,蔬菜賣不出去造成市場供應過剩,加劇菜價下跌。
他指出,蔬菜需要陽光和水分進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長,現在菜農多數都備有水源來澆水,蔬菜在陰天缺少陽光就會長得比較慢,所以陽光是決定蔬菜產量及生長快慢的主要因素。
“雖然炎熱的天氣會增加蔬菜光合作用的時間,但是菜農還是免不了會擔心持續太久的旱天會影響水源供應造成供水不足,或者蔬菜因為暴曬成長較慢。幸好柔佛州在開齋節後開始陸續下雨,稍微緩和了炎熱的天氣。”
他說,最近的菜價有稍微回升了一點,但是不是每一樣蔬菜的價格都會上漲。之前的產量過剩導致菜價比平常下跌了50%。
黃瓜收成快 價格波動大
他舉例,黃瓜因為收成快,所以價格波動也較大,比如一個星期的價格下跌至逾1令吉,在下個星期又漲回2令吉左右,最糟糕的時候甚至一籮50公斤才5令吉,平均1公斤才10仙。
他表示,除非遇上長命雨的天氣,令蔬菜產量減少才能緩和目前的菜價,否則蔬菜的價格很難回彈。
而另一個造成蔬菜產量過剩的原因源自於政府在2022年批准引進合法外勞,導致現在勞動力充足,也是造成蔬菜產量過剩的另一個因素。
他期待菜價下跌的情況能夠逐漸好轉。畢竟,菜農們已經忍受了數月之久的困境,特別是那些在疫情期間因失業而轉而投身種菜的“新手”。這些人在外勞短缺的情況下,曾在行管令期間賺取了一些菜價上漲時的利潤,但現在他們不得不面對由菜價暴跌帶來的虧損,因此很多人選擇了轉行。那些能夠堅持下去的,大多是有一定積蓄的老菜農。然而,他們也只能通過減產來減少損失。
預冷真空技術保鮮
對於炎熱天氣對採收後蔬菜保鮮時間的影響,林仕偉表示,現在有了預冷真空技術,葉菜類在早上太陽還沒出來就採收,然後接送往工廠預冷降溫,讓蔬菜進入“冬眠”後再包裝。
他指出,通過上述處理方法,蔬菜在7至8攝氏度的溫度下能夠長時間保存。因此,許多超市會採用這種方式來處理從菜農那裡採收回來的蔬菜。而那些沒有經過處理的菜,如果在當天採收但無法在同一天售完,第二天葉子就會開始出現皺紋,因此需要丟棄並重新購買新的一批菜。
對於是否有菜農會因為天氣因素而轉種較耐旱的菜類,他說像種植菜葉類需要鋪蓋遮陽網,而種植藤瓜類的需要搭建讓植物攀爬的架子,所以菜農並不會轉種另一類種植方式的菜類。
“像種植黃瓜的菜農會輪種苦瓜、菜豆等瓜豆類,而不會考慮換種需要鋪蓋遮陽網的菜葉類。”
呂振明:須規劃菜園播種面積
在烏魯地南種植蔬菜的菜農呂振明指出,天氣炎熱會造成水源減少,他必須要規劃菜園播種的面積不能全部下種子。另外在缺水情況下種下去的種子發芽情況也沒那麼好。
此外,他還提到,天氣炎熱也導致蟲害比以往更為嚴重。例如,菜蛾從產卵到孵化成幼蟲通常需要5至6天,但在炎熱的天氣下,這個過程可能只需3天。由於害蟲孵化時間縮短,它們也更容易適應菜農噴灑的農藥,這使得菜農在應對蟲害時感到手足無措。
提到天氣對產量的影響,呂振明說平時一英畝的菜園可以收成4至5噸,現在在天氣炎熱又水量充足的情況下,可以收成6至8噸的蔬菜。而像莧菜、菜心、蕹菜等葉菜類因為產量很好,所以價格相比其他種類的跌幅也最大。他本身也會向其他菜農購買黃瓜、羊角豆及苦瓜等瓜豆類來售賣,因為產量好所以價錢也很便宜。
“現在的菜價不像之前雨季時賣到10多令吉,大多是3至4令吉,或者一些菜商是一個塑料袋裝滿賣2令吉。”
他說,菜價下跌加上高昂的成本,導致菜農的收入大幅減少,甚至有些人只能勉強維持生計,無法盈利。有些園主選擇將生產工作承包給工人,如果產量較好,利潤就歸工人所有,這樣消費者能夠購買到價格便宜的菜,但園主自己卻無法獲利。
菜價下跌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不過,炎熱天氣也能讓蔬菜吸收足夠的營養,採收後的保鮮時間也會更長。呂振明指出,雨水會帶走更多的肥料和養分,蔬菜吸收不到足夠的營養就更容易遇上葉病及菌類病,採收後的保鮮時間也更短。
他認為,近期的雨量能夠緩解之前炎熱導致的缺水隱患,但是菜價下跌的情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除非出現持續1至2個星期的惡劣天氣,如連續的雨天,或者乾旱和高溫天氣持續兩三個月導致水源短缺,菜農不得不減產,又或者蟲害失控嚴重影響產量,否則菜價很可能仍將維持在低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