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開齋節從來不是平凡的。
作為穆斯林的我,開齋節的慶祝從來不是平凡,它不僅具有非凡的宗教意義,也是廣大家庭有機會相聚的一次。
ADVERTISEMENT
這就是為什麼廣大的穆斯林家庭,即使塞了十幾個小時,仍然必須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
然而,這一次,我想要說不大一樣的故事。
最近在網絡上流傳的溫馨開齋節故事並不少,而其中一個是華裔村民幫助村民返回吉隆坡的故事。
華裔村民為了確保開齋節後返回吉隆坡的遊子們能夠更快、更安全的回家,他們儘可能修補經過他們村莊的小路。
“假期期間,很多人會用這條小路避開高速公路的塞車,所以我們就幫幫忙。”
“舉手之勞,沒想到那樣多人會知道這個故事。”
這是其中一位村民的回答。
即使幫助瞭如此多的村民,即使他也沒義務幫忙,對他來說,“舉手之勞”。
為什麼我會說這個故事,是因為我相信,不僅是我,所有馬來穆斯林會因為看到這個故事而感動,廣大的馬來西亞百姓不分種族也會因此感到開心。
馬來西亞最近的負能量有些多,因為某些人不知衡量心中的一把尺。
這個不“簡單”的善舉卻告訴我們,馬來西亞人民幫助別人是因為心裡有善,而不是膚色相同。
這些“正能量”的故事,也不是一種心靈雞湯。
馬來西亞的種族問題是大家應該所關注,這些正能量的故事,並不是告訴我們逃避問題。
然而,作為馬來西亞的一份子,我們是否誇大了馬來西亞緊張的種族關係呢?
我們經常聽到說大馬選民只關乎宗教種族的問題,經濟民生人權的相關課題,我們不曾提起,這是真的嗎?
根據默迪卡民調中心的報告,各大種族最關注的課題,最終還是經濟課題。
吃飯乃民生大事,搞好經濟是大家所願。
也因為這個結論,我們也能說明很多時候,種族關係的緊張是被“說”出來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
只要政治人物不煽風點火,種族問題其實不值得一提。
就如幫助穆斯林遊子的華裔村民,誰真的有時間、有精力去打膚色牌?幫助有需要的人是大家的義務。
2024年已經過了超過四分一,希望正能量不僅是留在開齋節,而是永遠在大馬人的心中。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