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坐落於埔來河支流旁而南港(Jeram Batu)的北幹那那而南大伯公宮,創設至今有近百年的歷史。
它的源起可追溯至約1928年前,當時居住在而南港一帶的居民生活面臨著諸多困難,包括毒蛇、猛獸的威脅,以及傳染病的肆虐等,於是向神明求助,寄望能遠離災難。
ADVERTISEMENT
該廟的發起人李英文、李柱成、林清良、郭媽契及吳啟衝等,當時發起將新加坡的白沙浮順天宮大伯公香火引入而南港的倡議,並在當地居民共同努力下捐贈建材,建立了簡陋的大伯公宮,為居民帶來了心靈上的慰藉。
郭桂字:南港居民逃過日軍大屠殺
該宮前任主席兼會務顧問郭桂字受訪時表示,據前輩口述,日軍南侵導致馬來亞許多地區淪陷,居民遭受日軍大屠殺,包括而南港附近村莊的居民也難逃一劫,唯獨而南港在大伯公的庇佑下時逢大雨,雨水將進入而南港的道路淹沒,讓而南港逾300名居民逃過一劫。
1953年遷入北幹那那新村
隨著英殖民政府於1950年頒佈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同時執行“畢利斯計劃”(Briggs Plan)以打擊共產黨的活動,散居在而南港一帶的居民也於1953年被遷入北幹那那新村,該宮也被遷至北幹那那新村的現址。
他說,在當年政府捐獻瓦片及木板,並獲居民的合作及配合下,在現址以木板築起一間簡單的廟宇,繼續供奉大伯公,廟宇也成為居民展開健康活動的場所。
林龍美:1972年開始戲臺表演
總務林龍美(80歲)表示,該宮已故主席黃友成於1972年,第一次邀請新加坡戲班“新賽鳳”到該宮演出,這也是該宮舉辦戲臺表演的開始。
他說:“我記得當時的戲班表演,我們之前有向當局申請準證,卻一直未接獲回函。不幸的是,當天政治部找上門,我們便尋求時任而南港馬來甘榜的村長協助,戲班才能上演。”
歷經歲月的洗禮下,管委會於1979年發動廟宇重建計劃,在獲得政府1萬5000令吉的撥款,以及善信與熱心居民的大力贊助支持下順利落成。
高亞興:管委會持續推動發展
該宮主席高亞興表示,當時管委會也在善信的要求下,將在而南港供奉的鐵元帥和天后聖母恭請到該宮供奉。
他說,該宮在歷任管委會的努力下,各項建設不斷提升,除了扮演北幹那那居民守護神的角色,該宮也開放讓居民練習舞蹈、領養宮前的籃球場讓民眾打球等,成為社區活動的場所之一。
目前該宮每年農曆新年、中元節、大伯廟千秋寳誕及中秋節時,都會舉辦祭祀活動歡慶及頒發會員子女獎勵金,並不時將節約的餘款捐獻教育及福利單位。
他披露,該宮於1990年獲得社團註冊局批准,讓管委會更放心地推動持續性發展,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多服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