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甲辰龍年,龍在華人的心目中是吉祥與好運的象徵,迎接龍年到來,吉祥賀語“龍年行大運”大行其道,到處可以看到與聽到。在各個傳媒,龍形象的出現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涉及龍的祝詞,更是數不勝數。
華人鍾意好運,還體現在龍年,無不期盼更多龍子龍女出生,因此在龍年,出生率激升,華人人口都會增加。
ADVERTISEMENT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此特別敏感,日前他已籲請國人在龍年要多多“增產”,足見他對新加坡人口,尤其是華人人口老齡化與少子化的關注。
日前公佈的全國人口調查數劇顯示,大馬三大民族的人口增長率都在下降,國家領袖一般上不會針對此事發言。然而,華團與華文報及其他相關團體還是應該有所行動,喚醒族人不能忽視其重要性,阻遏華裔人口日漸下滑的趨勢。
畢竟人多好辦事,華人在事關族群的話語權日愈萎縮,與華人在總人口所佔的比例日漸減少不無關係。
依過往龍年華人出生率總是最高,這傳統有必要加以維持,也簡單的例證華人對龍年的在意與重視。
與此同時,甫跨入龍年,龍的故鄉在低調情況下,把龍的英文名“Dragon”改為“Loong”。
歷史悠久,逢年在除夕夜播出,屢創全國收視率最高的春節晚會,簡稱春晚,就把龍改為Loong,吉祥物“龍辰辰”, 直接譯為“”LoongChenChen”,引起各國的關注,並掀起了議論的火花。
其實早在十九世紀,洋人傳教士馬什曼在其著作中,最先把中國人的龍直譯為Loong。後來另一傳教士馬禮遜在所編篡的【華英字典】,又改譯為“Dragon”而延用至今。
西方人口中的龍即Dragon,是邪惡的代表,極其負面;中國人眼中的龍,即Loong,是善良與祥和的象徵。
今天和平崛起,而在維護世界和平發揮舉足輕重且日愈強大的中國,仍被帶著有色眼晴的西方人以Dragon代表中國傳統上祥和的龍,他們認為實有糾正的必要。因此,作為官媒代表的央視率先作出反應。
走出捱打、捱餓的中國,今天誓言也要走出一再任意被人捱罵的歷史,世人對中國在這一歷史時期,把龍以漢語拼語的Loong應予理解,這是他們增強文化自強的糾正。
大馬一向被譽為龍之鄉,尤其是新山,今年甲辰年柔佛古廟遊神,即有15支舞龍隊參與其盛。
今年1月7日,一場22支來自各國的舞龍隊參加在新山舉行的龍王爭霸賽,結果中華臺北王功兩廣國術龍獅戰鼓團拿下競技龍組冠軍。夜光龍組的第一名,由柔佛古廟舞龍隊拿下。
在賽會的開幕禮上,新山中華公會會長何朝東致詞時希望我國的舞龍文化能繼高樁舞獅及廿四節令鼓之後,爭取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果要進行這項工作,龍的華文要取用漢語拼音的Loong,或續用英文的Dragon,或馬來文的Naga ,對我們而言,仍有繼續探討的空間,這是舞龍界今後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更多報道,請留意星洲日報、星洲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