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過打米呈,年過慢慢吃”
本期《食客指路之私房好菜》,要介紹河婆客家人農曆新年桌上不可少的美食“米呈”。
ADVERTISEMENT
黃景光:工序繁雜需一氣呵成
來自實里拉龍新村的黃景光和太太袁雅嬌每年都會秉持河婆人的傳統,過了冬至時節,打上一鍋米呈,在農曆新年期間再慢慢品嚐。
黃家制作的米呈口感酥脆,不會過於甜膩,更有一股桔子的清香,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製作米呈的工序繁雜,從篩選花生、炒糖漿到成型壓制,整個過程必須一氣呵成,才能確保米呈的品質。
黃景光分享製作過程時透露,製作米呈的膨米是和國內唯一仍在製作膨米,且同樣由河婆人經營的米廠購買。
炒糖漿最講究 翻炒需均勻
黃家米呈使用傳統灶頭製作,這也是如今十分少見。
製作米呈最講究的就是炒糖漿,要將白糖、水和麥芽糖炒至融化並達到濃稠的程度,期間加入薑汁、柑桔汁和油,在正確的時候將芝麻、花生和膨米翻炒均勻。
要將所有的材料粘在一起,必須有足夠的糖漿才能包裹在一起,因此米呈都會偏甜。
但是黃家制作的米呈甜度恰到好處,能夠吃出米香、芝麻香、花生香和柑桔香氣,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這是因為黃景光扞壓米呈的功力,不是一天兩天練成的,整個過程必須非常迅速。袁雅嬌將炒均勻的米撈出放在模具上時,黃景光就和女婿黃任庭分工合作,一人整理一人壓制,最後用扞麵杖用力壓成型。
使用糖量比一般的少20%
黃景光說,因為他速度夠快,才能快速成型,因此自己製作的米呈使用的糖量才能比一般人少20%左右。
出爐需快速壓制 免米呈冷卻
另一個“秘訣”則是,當米呈要出爐進行壓制成型時,必須確保廚房的門窗緊閉,避免熱騰騰的米呈迅速冷卻,留給製作者更多的時間去進行下一步製作。
這個過程若做的不好,米呈有可能不成形,甚至整個散開。
在完成壓制後,再用長尺輔助下,手起刀落切成適當的大小,再裝入袋中即可。
黃景光分享到,河婆人有一句俗話“冬過打米呈,年過慢慢吃”,意思就是過了冬至就可以開始“打米呈”,家家戶戶就會把製作米呈提上日程。
到了過農曆新年時,特別是大年初一客家人有吃素的習慣,大年初一早上拿一包米呈祭祖,再打開一包米呈,泡上一壺好茶,開啟幸福的一年。
祖傳手藝 全家一起做
黃景光一家制作的米呈,在實里拉龍新村一帶聞名,因此每逢農曆新年之前,許多親朋好友都會早早“預訂”,供農曆新年期間祭祖和自家享用。
黃景光說,製作米呈是他家從父輩祖傳下來的手藝,對他來說就是一種傳承,當年是妻子袁雅嬌向他父母黃裕安和張美娘學習製作米呈。
他說,每年製作米呈是全家的大事,幾名姑嫂都會回家協助,可以說是一個家庭活動。
收徒傳承食譜烹煮技藝
如今,黃景光也將這門技藝傳承給女婿黃任庭,不藏私的他也收了許多徒弟,將製作米呈的技法和食譜傳承給更多人。
“河婆美食文化米呈不可失傳,所以來學習製作米呈者,我都不收買師費,還特別贈他們自制米呈格,讓他們有信心把米呈傳承下去,是我最終目標。”
他指出,至今以有好幾位各地人士向他學習,但因各種因素如壞境、團隊不許可,不是每一位學徒最終成功。
但還是有一些學徒“出師”,其中一人還送給師傅“傳承”二字,讓他甚感欣慰。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