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活美学,最常被人们引用的一句话是台湾美学大师蒋勋的名句:“美,或许不在剧院,不在音乐厅,不在画廊;美就在我们生活中。”如今在实体和网络平台有许多课程帮助人们提升生活美学的品味,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的《时尚记事簿》,就来解锁实体花艺课程,看看它是如何让学员用双手和耐心创造美。
周末,位于麻坡新加旺的花店来了6个体验生,他们当中有上班族、芳疗师、企业高层和中学生,每人套上围裙轮流自我介绍,花香配上奶茶,让原本拘谨的气氛渐渐熟络起来。
ADVERTISEMENT
施静婷:到马六甲中国拜师学艺
花艺导师施静婷(35岁)一直很向往这样的花艺课程,6年前她想学习花艺,麻坡却没有花店愿意将这门赚钱的手艺倾囊相授,不死心的她跑到马六甲拜师。
她花了5周完成10堂基础课,其后,施静婷尝试开网络花店,直到2020年,才在丈夫的鼓励下开设实体花店,并推出花艺体验课程,让喜爱花艺的公众可以观摩学习。
“第一场体验课,有6个学员,都是20多岁的年轻女性。当时我蛮紧张,因为需要一个人兼顾所有学员。我从最基础的花艺知识教起,分享如何处理花材和工具,然后现场示范,再让学员动手实践”,施静婷说。
学员们的反馈不错,让她大受鼓舞,接着她又趁父亲节推出亲子花艺体验课,挺着孕期的大肚子教导5对亲子制作花束。看到小朋友将亲手制作的花束送给父亲,身为导师的她感到非常满足。
国外导师授课提升表达能力
今年7月,她再飞到中国广州进修,除了重新学习基础花艺课程,更观摩国外导师授课方式,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中国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因此导师会很用心准备课纲,也较重视细节和市场需求。”
施静婷不担心实体花艺课会变相“孵化”竞争对手,相反她认为,当下是知识共享型经济时代,网络平台早有许多花艺课程,透过实体课程反而将门市生意做大,而她慷慨授课的方式也吸引了同好加入。
符诗韵:放下会计学士文凭转攻花艺
店长符诗韵(23岁)原本是趁着大学假期到店里兼职,打算一边赚学费一边学手艺,从2021年兼职至去年底大学毕业,其后直接加入成为店长。她说:“其实我比较喜欢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但是家人不支持,所以我只好选择修读会计。”
在兼职当花艺助理期间,符诗韵感受到平凡生活的美好,尤其花店里故事多,她也透过一束束花表达自己想说的花语,所以放下会计学士文凭转攻花艺,她并不觉得可惜:“科技越来越进步,我觉得会计行业将来也是会被人工智能淘汰,还不如趁年轻学一门扎实的手艺。”
随着花艺课蓬勃发展,施静婷与符诗韵今年底在新山碧雅峰开设分店,由符诗韵南下掌店,施静婷则将触角伸向永生花(Preserved Flower)课程,希望藉着课程让人们认识这个来自日本的花艺。
林丽珍:自己扎的花束有成就感
学员林丽珍(47岁)是一名家具业高管,身为上班族并育有两个孩子,她很早就想要学习花艺却苦于没有时间上课,直到发现有单日3小时的体验课。
“学费其实跟我们买一束花的价格差不多,不过自己扎的花束当然更有成就感,而且我发现,外面买的花束放几天就枯萎,自己细心处理的花束更耐放,还可以当成摆设,所以算起来上课更合算!”
身为企业高管,做事讲究效率的林丽珍到了花艺课不得不放慢动作,也曾因为心急将花束拿在手中握得太热,结果影响鲜花的保鲜寿命。
原来进口花需要在低于摄氏12度的环境才能保鲜,花艺师下手的熟练度就成了花束能否长久保鲜的关键。若是处理花束的时间太长,手指的温度会影响花朵。
林丽珍说:“我看过一些线上花艺课程,老师很难调整学员的花束,而这个体验课是手把手学习,有任何状况导师会马上处理,像我折断了很多花朵,导师教我如何抢救,我才知道原来‘骨折’的花朵是有办法急救,这些花艺知识真的很有趣!”
陈美宏:花艺融合芳疗有趣疗愈
学员陈美宏(37岁)是一名芳疗师,她认为现代人压力很大,大家都在寻找可以让自己减压的方式,而花艺与芳疗一样都与植物有关,因此她想通过课程学习如何将花艺融合到芳疗之中。
“我觉得这个课程很有趣且疗愈,让我可以在3小时掌握一些技巧。花艺考验我们的毅力和耐心,让我学到如何克服困难,冲破瓶颈。花是有生命的,动作太粗鲁会弄伤它,其实这也跟人与人相处的方式很相似!”
林宗伟(16岁)则是施静婷开课以来唯一一个男学员,他起初是通过小红书等平台学习花艺,后来才到体验课学习更多花艺技巧。他表示:“来上课以前,在我脑海里想象的花艺是非常简单,随随便便就能够轻松上手,直到真正体验时,才发现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原本就靠手作在网上赚外快的他认为,花艺不仅能帮助他增加收入,还能疏解压力与放松,“花艺课能让学员享受整个包花的过程,自由发挥创作自己想要的花束,我认为非常值得去体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