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律9日訊)隨著今年9月至10月間,文律漁民村的村民住戶陸陸續續清空住家,搬遷至新的落戶環境,意味著這具有歷史價值的一個戰前村落:文律漁民村,即將走入歷史,成為日後追憶。
猶記得在冠病疫情爆發時,於2021年8月,坐落在文律市區公共巴剎後的這漁民村落,由於該村感染冠病確診人數眾多,導致人心惶惶,之後在國家安全理事會(MKN)的建議下,強化落實行動管制令(EMCO),才讓許多民眾對該區有了初步的認識。
ADVERTISEMENT
文律漁民村是一個民風純樸的村落,住家多為磚板合成,村內住戶逾百多家,當中華裔住戶約30戶,少數的原住民(俗稱:海番),以及巫裔同胞。該區盛產魚、蝦,也設有小型碼頭,大多數的住戶從事捕魚業。
文律漁民村在日治時代已存在,當地人也慣稱為“過港”。該村有一座戰前宮廟,即文律聖德宮(大伯公廟)。由於建立在堤岸一帶,早期常面對漲潮,海水衝擊等問題,於 1978年修建,在1997年再次重建。
時代與生活模式改變,該村裡的年輕人多往外發展,因此村內居戶都是一些年長者佔多數。
多年前已有傳聞政府有意徵用文律漁民村地段,把該區一帶規劃發展為一個休閒旅遊區。
2020年,時任柔佛州務大臣兼文律區州議員拿督哈斯尼任期內,就推行了一系列發展計劃,包括搬遷漁民村住戶,修建防堤等工程,後來因509大選政權變動被擱置。拖延至今年6月,笨珍土地局發出公函,限期該區住戶須於3個月內清空房屋,搬遷至三條海口由政府所建的房屋,稱為拿督哈伽也花帝瑪花園。
該新建的花園,離文律市區約有5公里,驅車前往大約6分鐘即可抵達。大多數屋主獲分配新居,有部份已搬遷入住,有者尚在裝修中。
由於年關將至,可見許許多多房屋正在裝修,相信是趕在來臨新年,能夠在“新家”歡度新的一年,過往的故居,也隨著這戰前村落–文律過港漁村走入歷史。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