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舞蹈、羽毛球合而為一,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近年,在新山和士姑來一帶的休閒區,無論清晨或傍晚,都可以看見一大群身穿亮眼恤衫、手握球拍但不見打球,卻反而貌似在跳舞的婦女,教人好奇她們究竟是在打球還是跳舞。
ADVERTISEMENT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本期的《時尚記事簿》為你揭曉——原來阿姨們(偶爾也會有大叔加入)正在流行玩柔力球,即一種結合了太極步法、羽球和舞蹈的運動方式。
李雅嬌:以太極為基礎
眾人之中最資深的“玩家”首推62歲的李雅嬌(Linda),她是柔力球於2014年傳入大馬時,首批接觸這項運動的人之一。
李雅嬌說,柔力球的巧妙之處是,不論握拍的手如何揮舞,小圓球始終不離拍,因此外人若從遠處觀望,自然誤以為她們只是握著球拍在跳舞或耍太極。
展現身體線條之美
據她介紹,柔力球以太極為基礎,也叫做太極柔力球,由中國山西大學體育老師白榕在1991年發明,太極拳的每一招式均離不開圓弧,因此,柔力球就是一種圓弧運動。
她說,練習者做任何動作,心中都要有“圓”的概念。即以肩為軸心,把圓的弧度做出來,玩家的動作必須要大而圓,才能展現出身體線條之美。”
她指出一般人以為玩柔力球需要很強的手腕力或會過度使用手腕,但其實真正運用到的是腰和腿力,手只是輕輕捻著球拍,甚少發力。
全身氣血流通 筋骨舒活
至於球拍的設計,其獨特之處在於表面為帶風孔的硅膠軟面,具有韌性,有別於我們常見的網面羽球拍。
綜合柔力球的益處,她說,這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可以使頸、肩、腰、腿得到全面的放鬆,尤其肩膀和腰部會變得更靈活。
“練習時儘管全身在運動,但肢體還是在放鬆狀態,這可以讓全身氣血流通,筋骨舒活。”
初學者需花兩個月練基本功
詢及李雅嬌本身的體驗,她說,自從玩柔力球之後,五十肩的困擾已不知不覺消失。但她也說,這是一種很考耐性的運動,多數人會因缺乏耐心以致半途而廢。
“初學者一般得花上兩個月來練習球不落地的基本功,沒有耐心的人,很容易就放棄了;不過,一旦熬過那個階段,掌握了技巧之後,就會對它千變萬化的花式與套路深深著迷。”
她表示,剛開始只是當作運動健身,幾個朋友一起玩,並沒有特別去宣傳,所以知道的人並不多,隨著後來朋友圈的口耳相傳,她才變成球友口中的“Linda老師”。
融入廣場舞 恰恰舞步
3年前的一波疫情,也為這運動的風行添加助力,因為疫情期間,大家閒著沒事,可以更專心在線上練習。
她指出,目前加入的球友大約四五十人,從18到80歲都有,主要分佈在新山和士姑來地區,她說:“除了基本的太極式、我們也融入廣場舞和恰恰舞步,另外再加上自編的花式。”
胡裕慧:需記套路 記憶力變好
自稱生活中不可一日無柔力球的胡裕慧(50歲)告訴記者,此運動需手腦並用,4年下來,她發現自己腦筋和身體都變得靈活,而且,練習當中需要記住許多套路,無形中記憶力也變好。
她披露,當初是為健康而來,希望可以改善糖尿病情,所以練得格外用心,即使一開始困難重重,也沒想過放棄。
她認為這總比在家裡搓麻將好,而且,參加這項運動讓她有機會到處表演或參賽,因此也得到很多獎項,令她很有成就感,她說:“小時候讀書從沒得過獎,現在玩球有機會得獎,當然開心!”
李銀珍:眼力變好 身體不再駝背
5年前開始練習柔力球的李銀珍(54歲,家庭主婦)說:“為了快速掌握柔力球技巧, 我每天會觀看優管視頻,反覆練習各種套路。”
她說,她大約花了兩個月來摸熟套路,而到了第三個月,她已經隨大隊去中國參賽,直至冠病疫情來襲,國門封鎖,才轉為線上比賽。
她表示,柔力球看似輕柔的動作,卻能令她出一身大汗,這讓她感覺整個人頭腦特別清醒,筋骨都活起來了。
此外,她說,玩球時需運用眼力和腰背力,漸漸讓她眼力變好,身體也挺直不再駝背。
湯秀蘭:孩子不必擔心我的健康
性格活潑的湯秀蘭(82歲)則告訴記者,7年前她在市區某廣場看到李雅嬌等人的表演,於是主動上前報名,從此與柔力球結下不解之緣。
她說:“當時我已75歲,學習能力肯定慢,唯有比別人付出雙倍的努力來勤練。除了上課,在家也看視頻練基本功。”
2500日的苦練與汗水造就了一個身強體壯的超級阿嫲。她說:“感覺最明顯的是,記憶力和身體變得靈活,孩子們不必再擔心我的健康問題。”
湯秀蘭也在記者要求下,來段即興表演,只見她揮拍看似軟弱無力、輕鬆自在,力度與方位卻拿捏得準,似真正達到人拍合一、心球合一的境界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