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食飲食文化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多人願意下一番苦心研究素食料理,以繽紛多彩的蔬果取代高熱量的肉類,提供不同的養份及視覺效果,素食也可以讓人食慾大增。
來自居鑾的黃韋銘將在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本期的《今日面譜》分享,他靠著自我摸索,研發出適合本地三大族群的特色素食料理,以鼓勵更多人吃素。
ADVERTISEMENT
黃韋銘:讓各族群品嚐素食
黃韋銘指出,馬來西亞是三大種族的國家,每個族群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美食要求,他特意研發出適合三大種族的食物,讓各個族群的本地居民都有機會品嚐到素食的美味。
土生土長居鑾人的黃韋銘說,他曾在新加坡待了8年,一直都投入研究新加坡的美食,並希望有朝一日能將隔一道長堤的南洋風味美食帶回本地。
馬新民間美食特色不同
他發現兩國的一些民間美食特色不同,其中新加坡風味的菜頭粿都是炒成白色的,而馬來西亞風味的菜頭粿是炒成黑色的;新加坡風味的福建面是炒成白色的,馬來西亞風味的福建面是炒成黑色的。
他說,當時的居鑾素食風氣還不是這麼熾熱,因此他決定日後回鄉創業時,要推廣居鑾素食,以鼓勵更多人茹素。
黃韋銘坦言,選擇回鄉創業,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氣,尤其是在兌換率方面,放棄賺幣值高的新幣,更需要下定決心。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最終決定給予自己3個月的時間“試水溫”。
在太太何春雅的支持下,他在2018年毅然放下新加坡的生意回到家鄉從事素食業,當時他們選擇從小檔口開始經營,以試探本地人對素食料理的反應和接受度。
他坦言,飲食業者挑戰頗多,其中最大的挑戰需面對人手不足、通貨膨脹。
素食取代葷食考驗調味功夫
黃韋銘坦言,他花了不少的時間來研究本地人的味蕾,尤其要讓素食取代葷食,確實相當考驗調味的功夫。
“調味多了,口味會變重;調味少了,又提不出食物的風味。”
但他依舊相信疫情以後,會越來越多人選擇開始吃素,但從葷食者轉為素食者,是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的,而這也非常考驗廚師的烹調方式及火候。
於是他逐步研發南洋風味美食,透過本地顧客的反映,也讓他發現本地顧客能夠接受他所研發的南洋風味美食。
南洋風味美食收穫不少熟客
他透露,透過南洋風味美食收穫了不少熟客,其中包括居鑾網紅謝有達。
疫情後,他繼續積極研發不同風味的美食,迎合本地各族群顧客的味蕾。印度餐點代表是印度香飯;馬來餐點代表是馬來家鄉炒飯;華族餐點代表是功夫炒鴛鴦。
他透露,由於喜歡吃馬來風味的炒飯,因此他依照所吃過的口味,並透過數次的嘗試,才成功研發出素食馬來家鄉炒飯。
向印度師父請教改良印度香飯
為了研究出道地的印度香飯,他特地向印度美食師父請教,然後自行改良。他解釋,這是因為葷食的印度香飯包含蔥蒜類的材料,而部分素食者無法接受蔥蒜的味道。
另一方面,為了回饋社會,每個月都會有善心人士定時在該店派發免費飯盒,黃韋銘也在特定的日子或孩子生日當天,派送免費素食餐點到老人院及孤兒院,也為行善獻一份力。
與讀者分享蛋香菜頭粿做法
不吝分享美食的黃韋銘在接受採訪時,大方與讀者分享蛋香菜頭粿的做法,讓喜愛這道民間小食的食客,也可以嘗試在家裡自行烹製。
蛋香菜頭粿所需要的材料包括白蘿蔔、粘米粉、薯粉、調味料、水。
首先將白蘿蔔洗淨切細,放入鍋中去炒,然後盛起備用。將水、粘米粉、薯粉與白蘿蔔攪拌均勻,加上調味料,慢火炒至濃稠,然後放入蒸籠內蒸熟,待冷卻後再切塊備用。
接著在鍋中熱油爆香菜脯,再把雞蛋加入鍋中一起炒,最後加入之前準備好的蘿蔔糕炒均勻後即可上桌。
他授招,這道小食的其中一個秘訣是火候的控制,逐步將蘿蔔糕炒至微焦,但又不至於炒至焦黑,才能散發出獨有的蛋與菜頭粿香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