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銮4日讯)圣德巴罗是居銮县内的一个小新村,目前居住在当地的村民约300多人,人口呈现逐渐老化的趋势,为此当地村委会发起“圣德巴罗美化计划”,鼓励曾居住在当地的村民多回乡看看。
ADVERTISEMENT
作为村内唯一小学的圣德华小,曾栽培出无数的校友,他们如今遍布于全国各地。因此为配合上述计划,村委会也决定帮助圣德华小筹款以进行校内美化活动,其中包括6幅壁画的创作。
该村村长林顺德在日前举行的壁画开幕礼上指出,圣德华小筹款共筹得逾10万令吉,且每幅壁画都有赞助人,并希望透过美化计划,向人们介绍圣德巴罗,同时借此机会吸引人潮。
他说,目前该村已没有别的地方可以继续发展,因此村委会决定做出一些改变,让人们前来打卡,同时在当地消费。该校壁画区接下来将对外开放,届时欢迎人们前来拍照。
林顺德也是该校副董事长。他续透露,接下来若政府再有拨款,校方也将申请款项,并考虑在校内制作浮雕。

圣德华小校长张薰今表示,目前该校有44个学生,属于微型华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村长也非常努力推动该校活动,因为学生进步一分就是一种鼓励。
她透露,今年5月上任校长职位后,曾有过美化校园的想法,但借着壁画来美化校园的概念是由村长先提出的。

“曾有位妈妈说孩子爱乱画墙壁,但是我让那位妈妈给孩子适合的地方作画。就像这帮圣德华小作画的青年画家唐丽元一样,小时候也画墙壁;小小的发挥,却成就了现在的她。”
因此她相信,孩子的爆发力很大,透过多鼓励、多关爱的方式,让他们未来能飞得远。
她认为成功的定义不一定要很有钱,只要能够有工作,服务社会,回馈社会。
“透过壁画,希望能吸引校友回校。虽然圣德巴罗是很小的地方。而相比起城市小孩,当地小孩或许会觉得自己渺小。”
她说,相信同龄的孩子都一样有很大的潜能,希望当地学生看见校友的成功,能自信地面对未来。

青年画家唐丽元(24岁)表示,7月尾端开始画八仙过海仙鹤图,耗时1个月完成,而其他的壁画都耗时约1个礼拜左右完成。从早上画到晚上,有时甚至在母亲的陪伴下,画到凌晨12时。
她透露,之前就读该校,然后升学至巴罗国中,且中学时期就曾在校园内画壁画,也曾在自己的房间画壁画,甚至之前工作内容也包括画壁画。
“这需要时间、技巧、耐心。由于好少人知道圣德巴罗这个地方,透过壁画可吸引人来参观,认识圣德巴罗的文化及历史故事,知道这边还有间小学。”

她说,共耗约2个月来完成《八仙过海仙鹤图》、《圣德情人桥与咖啡树景图》、《圣德华小旧校景图》及《火车行经圣德Tahan牌》。
至于构图方面,她表示构图都是原创,校方首先指定要画的内容,并给予报章上的图片,然后草稿;若没有照片,则是根据当地村民形容,她再调整构图,然后直接在墙壁画。
唐丽元指出,她在《圣德华小旧校景图》中加入有趣的元素,因为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能勾起校友在该校求学时的快乐时光。
她说,每幅壁画都是该村村民的回忆,情人桥目前已被拆掉,之前村民要去新村,都必须走过该桥;火车站之前在天桥下面,因为以前车流量不多,当地村民要搭火车才能去到别的城市。

青年画家彭佳萱(20岁)表示,她负责《百善孝为先》及《礼仪图》。每幅作品花了约2个礼拜,校方首先告知她构图的内容,然后她再进行修稿。
“百善孝为先,校方的构思是一家人一起在一张桌子上吃饭,长辈先吃,晚辈夹菜给长辈。”
她透露,这是她第一次尝试壁画,需要耐心和毅力,尤其天气热,要专注画图,不被天气所影响,因此容易被晒黑。
她说,之前是育民华小校友,现在住在巴罗。早上及傍晚各抽出2个小时作画,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作画。

壁画赞助人包括圣德华小董事长刘圣恩、家协副主席陈天禄夫妇、财政张济旺、郑文伟、吕小梅夫妇、校友陈伟伦、张玉莲。
开幕礼嘉宾包括居銮新村发展官陈子彬及该校董家协理事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