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坡25日訊)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於上個月24日將核汙水排入大海後,雖然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日本核汙水處於安全水平,馬來西亞沙巴海域安裝的海水輻射監測器至今也未發現異常,不過本地消費者仍對海產持觀望態度,麻坡3個巴剎都發現“魚多人少”。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記者採訪的這天的上午11時,原本是麻坡大巴剎魚販陳保順(60歲)收檔休息的時段,但是他檔口上4個大托盤還擺滿了海鮮。
ADVERTISEMENT
他透露,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至少兩週:“銷量大概減少20%,主要是華裔顧客少了,因為在Whatsapp群裡傳得很厲害說魚有輻射不可以吃了!”
毗鄰的魚販吳先生(45歲)出示手機收到的照片和音頻:“講一個影,生一個囝(意思指捕風捉影);希望公眾收到這些短信可以先自己分析,不要再繼續散播謠言!”
吳先生透露,他的生意量也下降了30%,不少顧客向他詢問本地魚是否還可以吃。
以華裔為主的巴剎568情況也是如此。據記者連續兩日來訪觀察,接近中午收檔時,魚攤上仍擺著許多海鮮。
魚販鄭司崴表示,自農曆七月結束後,整個市場就靜下來,尤其是大魚更是賣不動,進口魚產三文魚的銷量,更從每週20條減少到低於5條。
他透露,自己是從同業獲知Whatsapp流傳的信息,也有不少客戶詢問本地海產是否還安全,整體營業額下降40%。
“就算是疫情期間,銷量也不像現在那麼少!”
據悉,流傳在Whatsapp的是一張患者戴著氧氣罩的照片,並附上兩段不到20秒的音頻,發佈者稱是因吃了海產而呼吸困難進入加護病房。
另一個則是在臉書流傳的,聲稱是檳城海域出現數千死魚的畫面,發佈者稱是日本核汙水導致。
第一則照片和音頻來源不詳,可信度極低。
第二則魚群死亡的畫面是因檳城海域“藻華現象”導致。據本報8月29日報道,該粉紅海藻無毒,但會影響海水中的氧氣含量,導致魚群缺氧,魚群死亡與日本排核汙水無關。
鄭司崴表示,麻坡市面鮮魚都是來自巴冬魚市,檳城海域漂浮的死魚絕不會流入本地市場,也不會有魚販收購來販賣。
另一方面,巴冬漁業工會會員陳德誠(38歲)透露,早在日本排放核汙水前,就有許多傳聞稱魚產會有輻射,不過從巴冬出口到新加坡的漁產並未受影響。
“如果本地魚不安全,我相信新加坡政府早就禁止我們出口,就像之前禁止豬肉雞肉出口一樣!”
他表示,巴冬海域也沒有魚群集體死亡或不尋常現象,相反現在是紅皂魚(紅鯛魚)和石斑魚豐收期,因漁獲量多,價格還下跌了約10令吉。雖然漁獲多價格跌,市場買氣還是不見起色,甚至有些巴冬巴剎的魚販單日營業額不到500令吉。
受訪的巴冬巴剎魚販符氣娥(70歲)表示,有人告訴她現在吃海產會中癌症,讓她哭笑不得。
“我跟他說,如果真的那麼嚴重就連水也不可以喝了啊?”從業40年的她表示,未曾看過市場變得如此冷清,他們的唯一對策是減少進貨。
記者隨機訪問3位巴剎遇到的民眾,發現巫裔消費者並不關注日本排核汙水的事件,多數華裔消費者則表示擔憂。
家庭主婦黃女士(55歲)表示,女兒曾提醒她關於海鮮食安的問題,因為家裡仍有兩個年幼的孫子。
“我打算半年或1年後,那邊的海水飄過來這裡,我們就不吃海產。”
另一對母女古女士(39歲)和黃女士(75歲)表示,她們也聽過類似傳聞。
黃女士說:“我完全不相信,如果真有其事早就會有報道,現在任何食物都會受到環境汙染,就在於個人選擇吃或不吃。”
她們也認為,若有相應的水質檢測報告或許可以讓消費者更安心。
餐飲業者劉紹龍(60歲)表示,會來到巴冬吃海鮮的食客,基本不會擔心海鮮食安的問題,所以他的業績僅減少10%,偶爾也有顧客來問海鮮還能不能吃。
大巴剎漁業工會主席羅斯里(63歲)則表示,巫裔消費群體較安逸,不會對外界事件有太大反應,不過他也收到顧客詢問本地魚是否安全。
“我跟他們說,我們的魚來自馬六甲海峽,跟日本海域十萬八千里,如果真的有事情,應該也是他們(日本)先發生事情。”
不過,羅斯里也希望有關當局出面幫助漁業:“現在是漁獲豐收期,魚變便宜了,但是其他物價上漲,消費者購買力還是下降,再加上外界風言風語,我希望當局可以來掛個布條還是告示,讓公眾知道本地魚還是安全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