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23日讯)居住在组屋或公寓总免不了因为噪音问题而产生邻里问题,为了营造更和谐的生活环境,狮城社区事务署设立当地首个噪音体验空间,邀请公众前往体验,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种噪音的来源及影响。
《联合早报》报道,这个由狮城邻里噪音社区咨询小组策划,社区事务署负责运营的噪音体验空间,可以让公众亲身感受各种类型的噪音,从而在居家生活时更加彼此理解与体谅,促进邻里和谐。
ADVERTISEMENT
公众扮噪音制造者和“受害者”
噪音体验空间设在东陵福路第36座组屋。这座被纳入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的组屋目前空置。公众可在不同楼层的几个单位内,分别扮演噪音制造者和被干扰者,通过模拟一些居家的日常行为,如移动家具、跑跳、用石臼捣香料等,了解各种活动所发出的声响,以及这些噪音如何影响邻居的生活。
公众可以在受影响的房间内记录噪音的分贝,识别和定位各种噪声的来源,并对噪音进行分类,包括装修、娱乐活动,以及宠物、移动等类别。其中,隔壁邻居打麻将 、大声歌唱的音量水平约在70分贝左右,楼上邻居拖动家具、拍打篮球所发出的声音则为85分贝。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们24小时平均接触的声音不应超过70分贝,如果音量提高到85分贝,接触时间则不应超过1小时。
另外,公众还能在噪音体验活动中学习一些简单实用的降低噪音的方法,以及与邻居沟通的方式,例如在家锻炼时使用运动垫、训练宠物不要随意地叫、避免拖动家具、装修前先通知邻居等,尽量减少和解决邻里冲突。
狮城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昨日为新的噪音体验空间主持推介时指出,邻里噪音投诉的案例在冠病疫情期间上升不少,情况至今仍未缓解。
识别噪音来源 减少邻里误会
她在体验了空间内的各种活动后说:“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听起来是楼上邻居制造的声音,其实声音来自于别的地方,我们却对邻居产生了误会;或是我们在做一些感觉声音不大的事情时,楼下听到的是一声巨响。因此,噪音体验空间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噪音的来源,也能提升邻里之间的同理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新加坡15日讯)男子凌晨大声播放音乐“开趴”,吵得邻居无法入睡,有邻居报警后,警员到场调解时,他竟对警员爆粗口,当场被捕。
《新明日报》报道,这起事件发生在前天(13日)凌晨3时50分,地点在实龙岗路上段的第365A座组屋。
居民黄女士(40岁,行政人员)受访时说,那天晚上7时许,她经过楼下游乐场时,已听到在11楼涉事单位,屋里传出强劲的音乐声,十分吵闹。
另一同层邻居严月平(65岁,德士司机)则告诉记者,隔壁邻居常常在晚上将音响开到最大声,音乐声量响彻整层楼。
“他们经常这么做,有时从下午开到晚上,有时从深夜开一整天,我因为他们常睡不好觉,导致次日没精神开车。”
严月平说,他在此居住8年,隔壁邻居则搬来四五年,对方脾气暴躁,他曾试着跟对方沟通但不果,因只要一开口就会吵架。
楼上邻居黄彩静(36岁,文员)则表示,事发当晚她被吵到无法入睡。“对方住家的音响很大声,听起来像在‘开趴’。”
就算住在对面组屋的居民也受影响。对楼居民朱先生(38岁)受访说,每当听到对面传来音乐声,他一般就会关窗睡觉。
据了解,当天凌晨有邻居因该单位传出吵闹的音乐声而报警。警方受询时证实上述案件,并指警员到场后,以涉嫌向公务员爆粗口的罪名逮捕了一名28岁男子,调查还在进行中。
从早到晚播放强劲音乐 有居民一天报警3次
被捕男子两年前与友人常将组屋楼下当夜店,从早到晚播放强劲的音乐,有居民一天报警3次。
根据2022年的报道,有居民投诉在该组屋,有一组四五人的酒客频频出现在组屋底层,连续一周,从早上聚会到晚上,还大声播放音乐。“感觉把组屋当作夜店一样。”
当时受访的居民周女士就说,曾在一天报警3次,然而酒客会在警员离开后再次返回。
被指放任宠物狗 在走廊大小便
涉事住户也被指放任狗狗在走廊大小便,邻居指墙上有尿渍,走廊有狗屎。
严月平透露,该邻居平日也会将家里的中型犬带到走廊大小便,时常能看到墙上有尿渍,地上有狗屎。
郑女士也表示,她平时走去垃圾槽扔垃圾时,偶尔会看到狗屎。“看上去很恶心,也很肮脏。”
记者走访时,涉事单位的一名叫蒙可丽(59岁)的妇女受询时表示,家里并未发生过那些事,她甚至否认警方曾经上门。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