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坡21日讯)接受教育是每个儿童的基本权益。但你知道吗,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不少儿童因为没有“身份”而被拒于校门外,也意味着他们的人生才开始,却已经输了一大半!
这群儿童就是“无国籍”儿童。他们在出生前,因为父母亲没有办理好相关手续,甚至在他们出生后,父母也没有为他们办理报生纸,导致他们不被出生地接纳。
ADVERTISEMENT
人们常说“教育能改变命运”,失去了基本教育的机会,你能想象这群孩子的未来该如何是好吗?
当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还未意识到“无国籍”孩童的存在与困境,甚至是对社会的影响时,庆幸的是,慈悲爱心结缘基金会站了出来,为他们提供了免费受教育的机会。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得知,该基金会在住家单位设立了一所“学校”,有约60名年龄介于4岁到16岁的无国籍儿童,当中不少是华裔子弟,同时为他们免费提供食物、文具、制服及教材等。
“学校”以学生的程度分为低年段及高年段,教导的科目包括华文、英文、马来文及数学,让他们能掌握基本语文与计算知识,不至于长大后一无所知。
基金会创办人徐敬轩表示,大部分无国籍儿童都来自破碎家庭,父亲是本地华裔,母亲则是外籍女子,一些孩子则交由监护人照顾。
他说,很多人以为只有外劳的孩子才是无国籍儿童,而他在行管令期间派发米粮时,竟然发现有不少华裔子弟同样是无国籍孩童。
他表示,孩子们脸上是天真无邪的笑容,未来却将面对无比艰巨的挑战,让他感到非常惊讶及纠结。
“有些孩子10多岁都不曾读过书,也少接触来自外界的关爱,所以看到我们来(派发物资),会非常开心地跑出来,很是热情。”
他对孩子们的遭遇感到不舍,决心要为他们提供教育机会,并开始寻找地点、师资及资源等。
他披露,开始时是义工们亲自教导孩子,之后才聘请数位全职老师教导,义工则会每周到校帮忙,而他也成为“学校”的“校长”。
“家长们知道我们开班后都很开心,因为他们过去多次奔波,孩子们都不被正规学校接纳,也没有其他机构为这群小孩提供教育。”
他说,学校学生在短短3年内,从10多名学生激增至目前的60人,也显示麻坡县有许多无国籍儿童的存在,据他粗略估计,至少超过1000人。
他表示,学校对学生是来者不拒,惟家长必须自行安排接送,然而,许多较偏远或外县的家长无法做到,让孩子错失学习机会。
“我们希望所有孩子都可以受教育,但碍于能力有限,我们无法安排交通接送。”
失去教育的机会,已让无国籍孩子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点;心中失爱,更会让他们人生充满荆棘,或许也对社会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徐敬轩表示,学校除了让孩子掌握基本知识,也希望他们能在有爱的环境下长大,至少让他们身心更加健康。
“心中有爱,以后付出的就是爱,心中有恨,以后就会是社会上的大问题。”
他指出,孩子们非常珍惜学习机会,有的非常努力读书,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成绩在短时间内就突飞猛进。
“有的孩子知道自己无国籍的身份,但他们依旧渴望学习,甚至生病都坚持来上课。有的孩子还表示想上大学,可现实就是如此,让人很是心疼、无奈。”
为了让孩子们追上进度,低年段孩子的上课时间是上午9时至中午12时30分,高年段则到下午5时,每周上课6天;学校也会为学生提供免费餐点。
“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基本教育与有爱的环境,但最重要的还是让他们摆脱无国籍的身份。”
徐敬轩希望政府能解决无国籍儿童的困境,让他们获得一纸身份,就算只是“红登记”也聊胜于无。
“孩子们是无辜的,不能因为父母的错而承受一辈子的后果。”
他也希望有更多社团、组织或机构,能站出来关爱无国籍孩童,为他们提供受教育机会。
另外,他指出,教育开销是基金会最大的开支,他呼吁社会人士能到该中心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并依能力提供资助,有意者可致电012-738 8000。
慈悲爱心结缘基金会义工魏培兰(81岁)披露,自己从未想过麻坡县有许多无国籍的华裔孩子,一些孩子跟随着母亲,也只会外籍语言,不会华语。
“有的孩子来的时候难以沟通,只能比划,之后才慢慢学会华语。”教导英语的她,是以快乐学习的方式,让孩子通过游戏、唱歌来掌握英文。
基金会教育主任林庭吉(64岁,退休老师)表示,虽然该会无法让孩子100%跟随正规课程学习,但至少让孩子掌握基本知识后,往后就可靠自己谋生活。
“我会与孩子们一起讨论,鼓励他们多思考及表达想法,学会解决问题,对错倒是其次。”
义工刘树梅(64岁,退休副校长)非常着重孩子们的待人处事,每周会教导孩子弟子规1次,提醒孩子要好好做人,不要放弃自己。
“孩子们朗读弟子规后,我会解释意思,不求快,但求孩子能明白。通过这个过程,我看到孩子们的改变,一些也改了过去较粗鲁及说脏话的习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