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人文足迹

|

这些人,那些事

|
发布: 2:18pm 17/09/2023

古墓

文律河

港主时代

搜集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

古墓

文律河

港主时代

搜集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

【这些人那些事】 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报道、摄影:锺传颖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笨珍培群独中的学生数年前在李文辉的带领下,进入果园考察古墓。(李文辉提供)

河水缓缓流动,时光也缓缓的往前流淌。十几个清末年间的群隐身在文律河的新邦令金河段旁,曾经一代华人在此开荒为甘蜜忙碌的身影,也埋藏在一片树林之间。

本期的《这些人那些事》要跟随新邦令金村长戴美禄的脚步,深入一个俗称为“南马大港”的地方,在果树之间寻幽探秘,寻找隐藏在果园中的清末墓碑,试图探索这些墓主人当年的故事。

ADVERTISEMENT

这一批清末古墓也证明了,新邦令金在151年前就已经开埠,只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这片曾经繁华的土地最终被荒芜淹没。

园主孙东奇(57岁)属于果园的第二代,他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的访问时说,其父亲孙振什在上世纪70年代向政府申请获得该片土地,当时只是一片森林。

孙家与墓碑“和平共处”

他透露,父亲在开垦时,才发现了园地内有许多清末的墓碑,而这些墓碑没有固定的排列,只是散落在各处,而后他们一直和这些墓碑“和平共处”。

孙东奇带领记者在果园内考察古墓,每一个墓碑都经过他的精心打理,一些已经崩裂的墓碑也进行了简单的修复。

只是在时代的洪流之下,这批18个墓碑上的文字都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孙东奇使用爽身粉抹在碑文上,让记者勉强辨认碑文内容,但孙东奇却能如数家珍的介绍。

这些墓碑以陈姓人士为主,大部分都有“清考”字样,有的则是“氵月”字样。

其中历史最久远的墓碑是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墓碑,碑文上写的是“清考福周陈”、“海阳”、“同治十一”的字样,该墓碑下半部分大多已埋在土内,挖开部分泥土才勉强可以看到“陈”字。

一般相信,墓主人祖籍潮州海阳,名为陈福周。神奇的是,其他墓碑的碑文都已经模糊不堪,但这个历史最久远的古墓,字迹却是最为清晰,加上阳光直射在墓碑上,更让碑文清晰可见。

唯一的一个双穴应为夫妻墓,碑文上就有“氵月”字样,墓主人为邱吉科和陈顺福夫妇,墓的规模也稍微较大。另外,古墓群中也只有一个墓设有后土,碑文上写的是“福神”。

孙东奇说,父亲曾在园地里挖出一些的碗碟、鸦片枪等,当时都已经转赠给他人,没有留存记录。

当年开垦这片果园时,孙家一直和墓碑的“前辈”们“和平共处”,并也没有特别做任何法事,一直以来都是“相敬如宾”、“和平共处”。

笃信佛教的孙东奇近来在果园内供奉了3尊佛像,分别为地藏菩萨、阿弥陀佛、观音菩萨,还建造了一个私家寺庙,供奉了地藏王菩萨,希望这些众生们得以安息。

文律河野草从生

这一片果园邻近文律河,但如今因为野草从生,一般人已经无法靠近一窥河流,只能遥想当年码头人来人往的繁盛。

戴美禄说,从果园所在地到文律的海口只有约20公里,每逢大潮时,潮水会抵达果园外的河段,因此该河段为咸淡水掺杂的河水。

他说,当年他曾在文律河该河段发现许多竖在河床的铁枝,相信是当年船家用来抛锚的。

“根据长辈的说法,当年这个码头附近区域都种植了甘蜜和胡椒,民众会把农作物挑到港口处售卖。”

无论如何,戴美禄说该古墓群拥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也许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更仔细的研究。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孙东奇对果园内的古墓如数家珍,也经常将墓碑范围清理干净。
李文辉:十余座墓碑或与港主制度有关

培群独中历史老师李文辉曾两次到该果园内进行田野调查,第一次是参与“”的考察工作,第二次则是带领学生前往记录墓碑以保存史料。

他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采访时透露,该处的墓碑都属于单碑墓,但以年代来说,不是柔佛州发现最久远的华人墓碑,在哥打丁宜的边佳兰等地有发现年代更久远的墓碑。

“早期的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在考察中经常会遇到这类单碑墓。”

他说,在该果园内最早的墓碑,所志年份为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其他的大多数是光绪年间的墓碑。

他也指出,该果园清末墓葬中另一座较特别的墓碑,是一座夫妇合葬的墓,因其碑面刻有“氵月”字样,“氵月”是“清”的替代字眼,该字的使用与当年柔佛的华人会党义兴公司有关。

他说,据地方耆老的忆述,当地早年曾是一个运载甘蜜、胡椒与生活物资的码头。至于具体情况,还须寻找相关文献与口述历史互相佐证。

李文辉说,新邦令金的这十余座墓碑,从文字与年份推断,应与柔佛历史上的港主制度有关系。

“回顾十九世纪柔佛的开发史,由于港主制度的推行,大批潮籍先民循河流进入柔佛境内拓殖,开辟港脚,种植甘蜜与胡椒,而文律河即是其中一条河道。”

“根据实地考察,在寻获的十余座墓碑之中,墓主人以陈姓居多。而这片发现墓石的区域,据说过去曾是一座码头,旁边紧靠文律河之上游。若自此往东北方向继续溯流而上,分别还有立瑙河(Sg Linau)、吗什河(Sg.Machap)与文律河上游(Sg. Ulu Benut)3支河道,它们的河水皆汇总流入文律河。”

检索官方档案,上述3条河均有买卖与种植甘蜜、胡椒的记录,这些园区的拥有者多数姓陈。

马来学者法兹巴斯里针对港主制度的研究,也指出吗什河与文律河上游曾经有两处港脚,分别是乌水港和德盛港,港主也都姓陈,能够合理地解释墓主人多姓陈的现象。

他透露,多年前参与“搜集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在居銮潮州会馆长辈的热心协助下,曾在新邦令金见过一枚刻着“德盛港山界”的石碑,这件文物也证明了这段历史以及文律河上游港脚的存在。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果园内年代最为久远的墓下半部埋在泥土内,年份为距离现今151年的清末同治十一年(1872年),墓主人为陈福周。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流经新邦令金的文律河的河道如今变得狭小,早已不复当年港口熙来攘往的景象。(戴美禄提供)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十多个清末古墓隐身在新邦令金的一处果园内,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重见天日。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部分墓碑已经出现明显裂痕。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唯一一个设有后土的墓碑,碑文上写着“福神”。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李文辉:新邦令金的这十余座墓碑,从文字与年份推断,应与柔佛历史上的港主制度有关系。(李文辉提供)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戴美禄:文律河从果园所在地到文律的海口只有约20公里,每逢大潮时,潮水会抵达果园外的河段,因此该河段为咸淡水掺杂的河水。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孙东奇将古墓四周清理干净后,否则很难在种满果树的小树林中注意到墓碑的存在。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现场唯一的夫妻墓,碑文上写着“氵月”字样,与当年柔佛的华人会党义兴公司有关。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孙东奇在果园内建造了一个私家寺庙,供奉地藏王菩萨。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果园内也供奉3尊佛像,分别为地藏菩萨、阿弥陀佛、观音菩萨。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古墓的字迹随着岁月的冲洗已逐渐模糊,需要涂上粉类才勉强可以辨认字迹。
柔:封底:这些人那些事(9月18日刊):隐身果园中的清末古墓  新邦令金港主制度遗迹待考古
新邦令金果园内的清末古墓都是简单的单碑墓。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