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云:若是有缘,即使天涯亦咫尺,那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际会。同样的道理,如果两所学校有相同的渊源和理念,那么也可以“天涯若比邻”。
霹雳州近打县布先镇的喜州华小董家教访问团,日前来到依斯干达公主城的谢华华小参观交流。
ADVERTISEMENT
喜州华小和谢华华小距离逾500公里,从地理上看来是没有什么关联的,但是两校因为我国的一位教育家丹斯里谢富年而缔结了情谊。
喜州华小有一栋由谢华家族资助兴建的谢华大礼堂;谢华华小则由谢富年全资建造,并以其父谢华命名。
因此,校龄116年的喜州华小,与校龄刚过1周年的谢华华小宛如同一个家族的成员,两校同人相逢自是喜悦,有“合家欢”的氛围。
除了创校人的渊源,两校也有相同的教育理念,都是学术、人文与环保教育并重。
谢富年是谢华华小董事长。他的理念是“教育可以改变生活和生命”,因此非常注重学生的品格塑造的全方位栽培。
在喜州和谢华两校交流会当天,从两校校长的讲词中,知道两校在推动国家教育政策的同时,也纳入了优质的人文环保教育理念。
谢富年以倡导环保理念著称,他辖下的依斯干达公主城双威集团总裁和总经理皆担任谢华学校董事,因此董事会大力资助学校推动环保活动。
有鉴于此,谢华华小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处处都以环保概念为先,与该校董事会注重环保的政策相呼应。
谢华华小日前刚完成一个宣导保护红树林概念的知识走廊,也即将在9月举行一个大型的环保活动,彰显谢华学校倡导环保的积极。
教育的趋势是顺应时势,与时并进的,犹记得那些年的学校,都是以“学生能够考获多少全A”为教学目标。
自政府废除小六会考后,我们发现到一些学校的教学理念已有所调整,而我作为一位前任教育工作者,所看到今时学校如谢华华小,特别注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并倡导环保教育的格局,是值得赞赏的,它推动环保教育的努力,可以成为其他学校的借镜。
投稿须知:
■来稿可电邮([email protected])至本报新山办事处;
■来稿可用笔名发表,但必须附上真实中英文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与电话、电邮网址,以及银行帐号(汇稿费用);
■投稿内容不可涉及包括宗教、种族等敏感课题;
■字数限800字;
■编辑对来稿内容,有修整的权力;
■本须知若有未尽善处,本报有权随时增删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