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被工筆畫的細膩所折服嗎?又或許你還未領略過其獨特之美!工筆畫以其細緻入微的描繪技巧,勾勒出世間萬物的精妙之處,讓人為之驚歎。從花鳥魚蟲到山水人物,每一筆每一線都蘊含著藝術家的用心和情感。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工筆畫代表著一種慢生活的態度。它是一種將耐心和細緻呈現給觀者的方式,讓我們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的美好。
ADVERTISEMENT
如今,這個中國傳統繪畫技藝在馬來西亞嶄露頭角,為我們帶來了新鮮的藝術氣息。
星洲日報《大柔佛》社區報在本期《時尚記事簿》介紹工筆畫,帶領讀者認識近幾年在我國崛起的工筆畫,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柯士鴻:赴華觀摩提升繪畫水平
中國傳統繪畫擁有數千年曆史,從技法上可分為工筆畫與寫意畫兩種,表現手法各異,在中國國畫的發展史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寫意畫指的是畫者對事物的一種主觀的表達,並不集中在事物固有的輪廓上,不拘形似,但求神韻,較為抽象且注重“寫”的感覺。
而工筆畫則與寫意畫對稱,強調造型工整細膩,以線描為骨幹,先勾後填,濃淡渲染,蓬勃靈動而精細逼真。
工筆畫分為三大畫科,即花鳥畫、山水畫和人物畫。其中,工筆花鳥畫概括三大類,即淡彩畫、重彩畫和沒骨畫。
工筆畫的基本用具包括熟宣、勾線筆、染顏色筆、墨汁、水墨畫顏料、小瓷碟、吸水布或紙巾和筆洗。
現年49歲的馬來西亞工筆畫協會會長柯士鴻,1998年畢業於馬來西亞藝術學院純美術系(主修水墨畫),原本從事自己的事業,直到2010年他毅然放棄,全心全意投入工筆畫藝術領域。
他透露,在摸索工筆畫技巧3年,覺得自己還是“營養不足”,於是決定遠赴發源地──中國,到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與當地工筆畫畫者交流觀摩,參觀和參與各種工筆畫畫展,提升自己的繪畫水平。
柯士鴻於2015年開始在全馬推動工筆畫藝術,在吉隆坡、檳城、新山、居鑾等地教授工筆畫課程,讓更多大馬人認識和接觸到這門中華傳統繪畫技藝。
學習者倍數增加
他坦言,在馬來西亞推動工筆畫初時,很多人對這種繪畫形式沒有什麼概念,但隨著中國的崛起,加上網絡資訊的發達,社交媒體上已有很多畫者上載教導工筆畫畫法的視頻、分享他們的畫作,教材書亦隨處可見,漸漸地也讓本地人開始關注和欣賞工筆畫的美麗,學習者也倍數增加。
如今,除中國以外,日本是工筆畫發展最蓬勃的國家,其他還有韓國、越南和泰國,而我國的工筆畫文化也在畫者們的積極推廣下穩步發展。
工筆畫絹扇古代貴族賞玩之物
柯士鴻說,除了在熟宣紙,工筆畫也可以畫在絹扇上。絹扇的材質是熟絹,是古代宮扇的一種,原是宮廷皇后、妃子和貴族婦女用作納涼,後在畫師的巧手下將工筆畫繪在絹扇上,變成了一件藝術品。
古代的工筆畫絹扇是貴族人士的賞玩之物,原料是選用名貴的蠶絲,而今多以真絲絹取代。
他指出,工筆畫技法以線為表現手段的畫法,依靠線本身的剛柔,粗細、巧拙,方圓,疏密等變化來表現各種物象。
工筆畫在起稿勾線一定要嚴謹認真,要求精細準確,因為重彩落墨之後很難改動。勾線完成後,會進行底色暈染、敷染表色、深入刻畫和調整,最後題款蓋章,作品完成。
蔡侃妮:對藝術和生活更有耐性
居鑾藝術協會秘書蔡侃妮(42歲)自柯士鴻前來居鑾開辦工筆畫課程以來,就從不間斷參與。
原本學習水墨畫的她說,自己一開始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參加課程,因為她認為自己的性子較急,且沒有耐性,難以掌握好必須要精描細作的工筆畫。
她指出,導師一開始是教導學員繪畫在宣紙上,直到第二堂課就在絹扇上作畫,從描線到上色,一筆一筆將一把平凡的扇子變成了精美的藝術品,非常有成就感。
“我沒有想到自己竟能完成作品,在接觸工筆畫後,我學會了調整心態,對藝術和生活付出更多的耐心。”
丘福仁:畫作送朋友有滿足感
居鑾藝術協會副會長丘福仁(60歲)學習水墨畫已有20年。
他表示,一直以來對畫畫都很有興趣,但因為工作和家庭的因素而沒有投入更多的時間在繪畫上。直到孩子們畢業後,他才正式拿起畫筆,踏上繪畫的道路。
他說,在參與工筆畫課程後,他發現自己比較喜歡寫實工整的繪畫形式,對工筆畫頗有興趣。
“我會將畫好的工筆畫畫作贈送給朋友,看到他們很是欣賞就感到滿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